常识 | 亦失哈 |
释义 | 亦失哈一作亦信、亦什哈。明太监。原籍海西(今吉林以北,哈尔滨以南,依兰以西,松花江之间一带)女真族。汉名易信。永乐、宣德间,以内官身分奉命为钦差,七次出使奴儿干(永乐时五次,宣德时两次)。永乐七年(1409)设奴儿干都指挥使司后,多次奉命至其地。十一年创建永宁寺,立永宁寺碑记此事。宣德七年(1432)第十次至其地。次年委官重建永宁寺并立碑。十年出任镇守辽东太监,与总兵同为驻镇东北最高军政长官。景泰元年(1450),被劾召回。此后无闻。亦失哈 生卒年不详明代宦官。成祖永乐七年(1409),奴儿干卫(辖境包括黑龙江与乌苏里江合流处至海口地区)升为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管辖黑龙江东西两岸的卫所。永乐九年和十年,他两次奉命率军至奴儿干地区和苦夷(今库页岛),抚慰那里的居民,并赐给他们衣服、谷米、器用等,表示朝廷对此地区的关怀。十一年,在奴儿干建永宁寺,并立永宁寺碑。宣宗宣德八年(1433年),再至奴儿干,重建永宁寺,又立《重修永宁寺碑记》。两碑今藏于海参崴博物馆,是明代我国对此地区拥有主权的见证。后镇辽东时,敌犯广宁,亦失哈禁官军勿出击。百户施带儿降敌,为脱脱不花通于亦失哈。正统十四年(1449),巡按御史刘孜劾亦失哈通敌及其他不法事,景帝置不问。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