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萨迦派 |
释义 | 萨迦派藏传佛教教派之一。俗称花教。北宋熙宁六年(1073),后藏萨迦地方(今西藏萨迦)封建领主昆氏(《元史》作“款氏”)家族贡却杰布(1034—1102),在当地建萨迦寺,创立此派。寺主由昆氏家族成员世代继承。十三世纪中叶,其第四代祖师萨班·贡噶坚赞首与蒙古王室建立联系。第五代祖师八思巴受元世祖封为帝师,掌管全国佛教及藏族地区行政事务。自此时起至十四世纪中叶,此派在西藏建立第一个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元至正十四年(1354)为帕竹噶举派所取代,实力衰落。明代,此派领袖人物昆泽思巴受明封为大乘法王。其传承一直延续到晚近,仅在萨迦当地保存政教权势。今四川德格的贡钦寺,为此派在康区的重要寺院。 萨迦派藏传佛教派别之一。“萨迦”意谓“白土”,在白色土地上建立寺院,名萨迦寺;因以萨迦寺为主寺弘法,形成宗派,故名。又因此派寺院围墙上涂有红、白、蓝三色条纹,俗称“花教”。创始人为昆氏家族的贡却杰波。他于宋熙宁六年(1073)在后藏奔波山建寺弘法,形成宗派。此后教主由其家属世代相承。主要弘扬道果教授等显密教法。元代势力最盛。五祖八思巴被元世祖忽必烈封为帝师,领西藏十三万户,掌握政教大权。元末其地位被噶举派取代,仅保留萨迦地方的政教权力。至近现代,仅能管理本寺庙的领地。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