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萧统
释义 萧统(501—531)即昭明太子。南朝梁武帝长子。字德施,小字维摩。天监元年(502)立为太子。喜山水,好文学,不畜声乐。时东宫藏书近三万卷,名士并集,文学之盛,晋、宋以来所未有。常相讨论篇籍、商榷古今,闲则继以著述。卒谥昭明。编《文选》三十卷,以“事出沉思,义归翰藻”为选诗文的标准。又集古今典诰文言为《正序》十卷,集五言诗之善者为《文章英华》二十卷。所著文集,亦有二十卷。
萧统(501—531)南朝梁文学家。字德施。南兰陵(治今江苏常州西北)人。梁武帝长子。天监元年(502)立为皇太子,未及位而卒,谥曰“昭明”,世称“昭明太子”。生而颖慧,五岁遍读五经,博览群书。文思锐敏,多引纳才学之士,商榷古今,间以著述。崇信佛典,所作多宣扬佛学。曾招聚文学之士纂集自先秦迄梁各体文学作品为《文选》三十卷,为荟萃梁以前文学作品精华的总集。论文主张“丽而不浮,典而不野”(《答湘东王求文集及〈诗苑英华〉书》),且“有助于风教”(《陶渊明集序》);强调严格区分文与非文的界限,如经、史、子以及贤人辩士等的言辞皆不收入《文选》。又力主发展与创新,以为“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文选序》),实际上肯定了魏晋以来重辞采声对等形式追求的时代新风尚。称赞陶渊明“文章不群,辞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陶渊明集序》),表现出超越时俗的识见。其《宴阑思旧诗》悼念旧属,颇有情致;又有从事佛教活动诗多首,皆辞藻清密。原有集,已佚,后人辑有《昭明太子集》。生平事迹见《梁书》卷八、《南史》卷五三。

萧统  501—531

即昭明太子。南朝梁文学家。字德施,小字维摩,梁武帝萧衍长子。天监元年(502),被立为皇太子。自幼聪明好学,遍读儒家精典。及长,参预朝政,以明于庶务、善断政事、宽和大度而深为文武百官叹服,咸称太子仁孝。每遇阴雨连绵或大雪封路,即暗中派人赈济贫寒。善诗赋,喜招才学之士,广集古今书籍达三万卷。曾主编《文选》三十卷,为我国最早的诗文选集,对后世文学创作颇有影响。梁中大通三年(531),病死。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其《文选》亦被称为《昭明文选》。今存《昭明太子集》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19:5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