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萧绎 |
释义 | 萧绎即“梁元帝”。 萧绎(508—554)即梁元帝。南朝梁文学家。公元552—554年在位。字世诚,小字七符,自号金楼子。南兰陵(治今江苏常州西北)人。梁武帝第七子。天监十三年(514)封湘东王,先后历任会稽太守、丹阳尹、荆州刺史、江州刺史。太清三年(549),侯景陷京师,武帝被困死,简文帝继立,于大宝二年(551)为侯景所杀。次年,遣王僧辩平定侯景,遂即帝位于江陵。承圣三年(554),西魏军陷江陵,即被俘杀。性残狠,多忌刻,侯景据京师,父兄遭辱戮,手握重兵不即救援,唯务翦除手足以自固。及平侯景,复忌其大将王僧辩、王琳,置之远方,及西魏军来伐,失援致败。敏慧好学,博览群书,不好声色。与文士裴子野、萧子云、刘孝绰、张缵等为布衣之交,多事著述。其乐府七言诗如《燕歌行》,情思婉转,辞句清丽严整,与其父兄同启七古发展的新局面。其五言诗唯事辞藻妍丽,使事工切,而乏高远情致,但词句隽秀,已入近体格调。其抒情小赋如《荡妇秋思赋》、《采莲赋》,情思与宫体诗相应,施之采藻,运以骈俪韵语,声色之美,洋溢耳目,而其以五、七言诗发引或终结,情调从容悠扬,味至隽永。其《玄览赋》叙写出守荆州时沿途经历感怀,取法于班昭的《东征赋》及潘岳的《西征赋》,辞藻富赡,但着意骋其才华,未免失之过繁。各类杂文,用事精切,属辞雅练,音调句节,琳琅谐畅,展示出骈文的时代风貌。尝分汉人“文学”、“文章”为“儒”、“学”、“文”、“笔”四端,并突破以是否有韵区分“文”、“笔”的陈说,尤强调“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金楼子·立言》),反映了当时对抒情文学审美特征认识的深化。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梁元帝集》。另有《金楼子》辑本。生平事迹见《梁书》卷五、《南史》卷八。 萧绎 508—554即梁元帝。南朝梁皇帝。公元552—554年在位。字世诚,小字七符,梁武帝萧衍第七子。封湘东王。历任会稽太守、丹阳尹、荆州刺史、江州刺史。太清元年(547),又被授以使持节、都督九州诸军事、镇西将军、荆州刺史。太清三年,侯景攻陷台城,梁武帝忧愤而死,他并不急于东下平叛,而是忙于内部争斗。大宝二年(551),侯景率军西上,进围巴陵(今湖南岳阳),他派王僧辩抵抗,大败侯景,迫使其退回建康。次年,才遣王僧辩、陈霸先讨平侯景,收复建康。同年十一月,在江陵(今湖北江陵)称帝,改元承圣。此时,梁州郡半数以上为北齐、西魏占有,境内又有不少割据势力,诏令所行,不过千里,民户不满三万。但梁室内斗,有增无减。不久,其弟武陵王萧纪督师自益州东下,被他击败后杀死。承圣三年(554),萧詧又勾引西魏进攻江陵,他战败被俘,不久被杀。谥为孝元皇帝,庙号世祖。自幼聪明好学,博览群书,才思敏捷,工书善画。又擅长诗文,风格靡丽,状物工巧,如所作《细雨》、《望江中月影》等,皆很细腻,娇媚。被俘之后,所写诗则格调怆楚悲愤,与平时风格迥异。曾藏书十四万卷,城破时皆焚之。著述甚多,已佚。后人辑有《梁元帝集》。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