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菩萨 |
释义 | 菩萨原音定为 Boudsat。 唐时回纥初兴第二代首领。约公元627—646年在位。特健俟斤之子。贞观元年(627)起兵反东突厥,以五千骑破欲谷设于马鬣山(在今甘肃境内),大获而归。建号活颉利发,树牙独乐水(今土拉河),附于薛延陀。三年,遣使贡唐。次年,灭东突厥。 菩萨梵文Bodhisattva(菩提萨埵)的略称。意译“觉有情”、“道众生”、“道心众生”。旧译“开士”、“始士”、“高士”、“大士”等。佛教用语。意谓修持大乘六度,求无上菩提(觉悟),利益众生,于未来成就佛果的修行者。《法华玄赞》卷二:“菩提觉义,是所求果;萨埵有情义,是自身也。求菩提之有情者,故名菩萨。”是大乘佛教徒道德修养的理想人格。佛教认为,菩萨应当修持大乘六度,称为“菩萨行”,并应当具备“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道德精神。与声闻、缘觉并称为“三乘”。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