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荫补 |
释义 | 荫补指因上代余荫而授官的方式。唐已行之。至宋,其制度完备。亦称任子、世赏、恩荫。中高级文武官员按品阶高低,其子孙、本宗及异姓亲属、门客等皆可补官。有圣节荫补,每年逢皇帝诞辰一次;大礼荫补,每三年逢郊祀时一次;致仕荫补,臣僚告老退休时一次;遗表荫补,臣僚死时上遗表一次。为宋科举外重要入仕途径,其滥授超越前代。荫补职官制度之一。由“任子”制度发展而来。为宋朝廷优待大臣的制度之一,也是入仕的一个重要途径。宋朝比前朝荫补范围扩大,名额增多。文臣通直郎、武臣修武郎以上的中、高级官员均可享受此种待遇。高级官员,文臣太师至开府仪同三司,知枢密院事至同知枢密院事,可荫子、孙、期亲、大功以下及异姓亲,而且可荫及门客;武臣自枢密使至观察使、通侍大夫,可荫子、孙、期亲、大功以下及异姓亲。遇郊祀等大礼,臣僚也可荫补,寺、监长贰,尚书六部郎中以上中高级官员可荫及子孙,宰相、执政则可荫本宗、异姓、门客、医人各一人。中高级官员致仕,也可获得荫补。曾任宰相及现任三少,使相,三人;曾任三少、使相、执政及现任节度使,二人;太中大夫,曾任尚书、侍郎及右武大夫以上,曾任谏议大夫以上及侍御史,一人。文臣太中大夫以上,武臣观察使以上大臣病故,据其临终所留遗表,也可荫补。曾任宰相及现任三少、使相可多至五人。由于官员荫补机会多,名额扩大(最高记录曾达同时荫补四千人),致使孤寒之士十年不得一任,同时,也是促成宋代官员冗滥的原因之一。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