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荆轲刺秦王
释义

荆轲刺秦王 

战国末年燕太子丹派荆轲刺秦王(即秦始皇)的故事。秦始皇二十年(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忧虑秦兵压境,乃派荆轲谋刺秦王。荆轲及其副手秦武阳携带秦国逃亡将军樊于期的头和督亢(今河北涿县东,跨有涿县、固安、新城等县界)地图,作为向秦王进献的礼物,图中夹有匕首,以便行刺。燕太子丹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着白衣白冠送行。易水饯别时,荆轲慷慨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以示必死之心。至秦,秦王大喜,穿朝服,设九宾,在咸阳宫接见燕国使者。荆轲捧着樊于期的头匣,秦武阳捧着地图匣,依次进前。秦王吩咐荆轲取地图观看,荆轲捧上地图,将图展开,“图穷而匕首见”。荆轲遂左手把秦王衣袖,右手持匕首刺向秦王。诸郎中(宿卫官)执兵器皆陈列在殿下,因未有诏令,不得上殿。秦王绕柱躲避,惶急不知所为,后经左右人提醒,才设法拔出宝剑断荆轲左腿。荆轲残废,举匕首掷击秦王,不中。秦王复击荆轲,荆轲被砍伤多处,最后被秦王左右杀死。
荆轲刺秦王散文篇名。见《战国策·燕策》。题目为后人所加。叙燕太子丹为个人恩怨与燕之存亡,欲行刺秦王,荆轲慨然应命,然功败身死。时秦兵临易水,燕武力不足抗之,太子丹遂问计于鞫武,鞫武引见了智勇双全的田光,田光因己年衰又荐侠士荆轲,并为激励荆轲自刎而死。太子丹待荆轲若上宾。樊於期为使其成行,亦慨然自杀。易水饯别,悲壮感人。荆轲假言献樊於期首级和燕国地图至秦庭,“图穷匕首见”,击刺秦王未成,反被杀。秦王怒,终发兵破燕。此文是一篇出色的史传文学作品,激昂悲壮,淋漓酣畅。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人物群像,尤其荆轲之英勇、豪迈、沉着的性格更是鲜明动人。

荆轲刺秦王 

荆轲是卫国人,卫人呼之为庆卿,到燕国后,燕人称他荆轲。在燕国荆轲与善击筑者高渐离非常友好,荆轲性嗜酒,每日与屠夫们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耳热,渐离便击筑,而荆轲则相和而歌。虽然如此,燕人亦知荆轲不是凡人。不久燕太子丹从秦国归来,心中对秦王怀恨在心,同时也担心秦会给燕造成祸患。在鞠武的提议下,太子丹找到了处士田光商议对策。田光向太子丹推荐了荆轲。见面后,太子丹请求荆轲入秦劫持秦王,令其归还所侵诸侯之地,若不成则刺杀之。不过当时荆轲并未答应。不久,秦将王翦破赵,俘赵王,燕国日益感到秦的威胁严重,在太子丹的一再请求下,荆轲决定赴秦。这完全是一个有去无回的悲壮之举,所以“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征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慨慷,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史记·刺客列传》)。来至秦国后,荆轲厚赂秦王之宠臣蒙嘉,在蒙嘉的劝说下,秦王接见了荆轲等人。当进至咸阳宫时,燕国的副使秦武阳惊惧之情溢于外表,引起了秦人的怀疑,荆轲见状立即解释说:“他没有见过天子的威仪,所以有些胆怯。”秦王让荆轲献上地图,地图将要翻看完时,藏在其中的匕着便露了出来。荆轲于是用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持匕首刺击之,但没有刺中,只斩断了其衣袖。秦王引身逃脱,荆轲紧紧追逐。由于紧张过度,秦王虽身上有剑,也忘记了使用。最后在太臣们的提醒下,秦王终于抽出佩剑砍断了荆轲的左腿,荆轲以匕着投击秦王,亦不中,反被对方又刺中了八剑。“(荆)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于是左右既前杀轲(《史记·刺客列传》)。”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0: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