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苏州石刻天文图
释义 苏州石刻天文图石刻星图。由南宋太学博士黄裳于绍熙元年(1190)绘成进献宋太子赵扩。于淳祐七年(1247)由永嘉(今浙江温州)人王致远刻制。石碑原置苏州文庙戟门口。石碑高2.16米,宽1.06米。碑额题“天文图”三字。天文图分两部分,上为一圆形全天星图,下为叙述天文基础知识的文字说明。星图直径91.5厘米,按照传统的“盖天图”绘制。以天球北极为圆心,画出三个不同直径的同心圆。内圆称为内规,是北纬约35°地区的恒显圈;中圆为天球赤道;外圆称为外规,为上述地区的恒隐圈。有二十八条辐射线与三圆正交,分别通过二十八宿的距星。全图共有恒星一千四百三十四颗,银河斜贯星图,黄道为一偏心圆与赤道斜交。经研究确定该图是根据北宋元丰年间的恒星观测资料绘制的,是世界上现存较早的大型石刻实测星图。现存苏州碑刻博物馆。

苏州石刻天文图 

原图为宋代地理学家黄裳于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根据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对恒星的观测结果绘制的。黄裳曾官至礼部尚书兼侍读,当时绘制的目的是为了给年轻的宋宁宗(1195—1224)讲解天文学。该图于宋淳祐七年(1247)在平江府(今江苏苏州)由王致远刻石,现保存在苏州市碑林博物馆。

此石碑高二点七米,宽一点一七米。上部绘一圆形全天星图,直径约零点九米。刻星一千四百三十四颗。以北极为中心,画出北极常显圈、赤道和南极恒隐圈。并绘有黄道和银河。内外规之间画有通过二十八宿距星的经线二十八条。下部刻有说明文字二千多字,介绍天文常识。碑额题“天文图”三字。该图绘刻精确,所绘星数较多,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古代恒星知识的比较可靠的资料,是我国现存最古的全天石刻星图,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科学文物之一。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19:4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