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通典》 |
释义 | ![]() ![]() 《通典》杜佑(735—812)著,杜曾任中央和地方官职五十多年,官至宰相、司徒。他是唐代著名的理财专家和历史学家。杜佑花费三十多年,博采五经群史,对刘抉的《政典》,加以补充和增删,写成了长达二百卷的《通典》。全书分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和边防等九门类,每门类下又分若干细目。此书对历史上各种典章制度写得系统而详密,保存了古代许多有价值的史料,为我国史学开创了编纂典章制度的新途径,为后世开创了分门别类记录、考究典章制度的先例。 杜佑把“食货”放在通典的首位,表明了他认识到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他反对“非今是古”(《通典·边防序》),主张“随时立志,遇弊变通”(《通典·职官》22)有厚今薄古精神。杜佑亲历“安史之乱”,认为唐王朝由盛而衰“盖是人事,岂唯天时”(《通典·食货》)。他编写《通典》之目的,是从历史上寻找封建社会“理”、“乱”的经验,以拯救时弊。他认为社会治理的根本“在乎足衣食”,只有均赋轻税,“益农桑之业”,才是“安人济用”的国策。《通典》不仅在当时获得统治者的赞赏,通行一时,甚至后来清初的统治者还把它奉为“经国之良模”。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