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考功
释义
《考功》清唐甄著。揭露了清初的政治腐败,认为民穷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没有推行“富民”政策,“为政者无一人以富民为功”。大小官吏“明于家而昧于国”,贪婪地为个人谋取私利,“营田园,计子孙,莫不求富,而忧贫。”提出以“养民”作为考核官吏的准则,认为“善治者必养民”,“养民以论功,足食以养民。虽官有百职,职有百务,要归于养民”。指出国家必须放弃“忘民”、“虐民”、“攘民”之官,重用能“利民”、“养民”、“富民”的贤人,行“富民”之“善政”。收入《潜书》。
考功官署名。三国魏吏部尚书所领四曹之一,掌考第及秀孝、贡士等事。西晋沿置,为吏部五郎曹之一。东晋省。北魏置为吏部四曹之一。北齐为吏部三曹之一。隋为吏部四司之一,初置侍郎、员外郎。大业三年(607),改侍郎为郎,废员外郎置承务郎。唐武德三年(620)改郎为郎中、承务郎为员外郎,掌内外文武官吏考课。高宗时,一度改称司绩。北宋初置判考功事一人,以带职京官或无职事朝官充任,主管审复太常寺所拟谥号及幕职州县官、流外官年终考课。元丰改制后,置郎中、员外郎,主管文武官考课、磨勘、关升、资任之政令及名谥、碑碣等事。明清亦置为吏部四司之一,为考功清吏司简称。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1: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