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罗贯中 |
释义 | ![]() ![]() 罗贯中(约1330—1400)明小说家、戏曲作家。名本。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有关生平资料很少。据《录鬼簿续编》记载:“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各天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所终。”此外,还有几种记载,一是认为罗贯中为南宋钱塘人,“钱塘罗贯中本者,南宋人,编撰小说数十种,而《水浒传》叙宋江等事,奸盗脱骗,机械甚详,然变诈百端,坏人心术,其子孙三代皆哑,天道好还之报如此”(《续文献通考》)。“三国、宋江二书,乃杭人罗本贯中所编”(《因屋书影》)。二是认为罗贯中为明初越人,“《水浒传》相传为洪武初越人罗贯中作。又传为元人施耐庵作”(《七修类稿》)。鲁迅认为《录鬼簿续编》的发现“则罗贯中之谜,为昔所聚讼者,遂亦冰解,此岂前人凭心逞臆之所能至哉!”但有人仍坚持“太原”为“东原”之误。近年孟繁仁在太原市清徐县找到一部《罗氏家谱》,由此谱进一步证实罗贯中乃原籍太原。并非赵宝峰的门人。又鲁迅推断罗贯中盖元明间人(约1330—1400),郑振铎也认为罗贯中当是跨于元、明二代之间的一位作家(约1338—1398)。近几十年来,一直采用鲁迅说法。但近年又有争议。从其作品看,罗贯中阅历丰富,他的足迹踏遍江南浙赣一带。又是一位很有政治抱负的作家,传说中他曾在张士诚府做过幕僚。他推崇“圣君”、“贤相”,主张“忠君爱民”,以仁政治天下。据记载他的作品有数十种,保存下来的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残唐五代史演义传》、《隋唐两朝志传》和《三遂平妖传》,杂剧有《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罗贯中 1330?—1400?名本,一说名贯,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一说钱塘(今浙江杭州)或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相传为施耐庵学生,与人寡合,但与《录鬼簿续编》的作者贾仲明为忘年交。或谓其参加过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张士诚幕府。朱元璋统一中国后,专力从事文学创作。其多才多艺,除通俗小说之外,还擅长杂剧和词曲。所著《三国志通俗演义》,根据话本和《三国志》编写而成,真实地表现了三国时代封建统治阶级内部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暴露了统治阶级的残忍和罪行,反映了人民颠沛流离的悲惨生活和农民起义力量的强大。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个个栩栩如生,象曹操、诸葛亮、张飞、赵云、吕布等人物,个性鲜明,成为数百年来家喻户晓的人物典型。关于战争的描写,绘声绘色,扣人心弦。其语言半文半白,雅俗共赏。是我国一部优秀的古典长篇历史小说,对后代出现的历史演义和戏曲产生过很大影响。但由于罗氏的正统观念,尊刘(备)抑曹(操),在小说的人物描写上,不免有失真的地方,鲁迅先生批评其“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惟于关羽特多好语,义勇之慨,时时如见”。罗氏另著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