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罗卜藏丹津叛乱之平定 |
释义 | 罗卜藏丹津叛乱之平定雍正元年(1723)八月,曾被清政府封为亲王的蒙古贵族罗卜藏丹津在青海发动了叛乱。在他的煽动下,附近各部落的喇嘛和牧民群众同时骚动。叛乱分子在西宁一带烧杀抢掠,形势十分紧张。清廷派当时驻在西宁的侍郎常寿前往疏导,反被扣押。雍正遂于当年十月任命川陕总督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会同四川提督岳钟琪率军前往征讨。年羹尧到西宁后,首先布置兵力,断绝了叛军可能深入内地的通道,又在南北两个方向驻兵镇守,防止叛军逃窜到西藏和准喀尔部。随后,猛攻罗卜藏丹津盘踞的镇南、申中等地,叛军在战斗中节节败退,清军斩杀了叛军两千余人,俘虏其骨干分子七人,并缴获了大量兵器,牛马。由于当时正值严冬,年羹尧遂回师西宁进行休整。 雍正二年(1724),清廷侦知罗卜藏丹津已濒临末路,便命令年羹尧、岳钟琪继续进军。清军先后在西宁东北的郭隆寺、柴达木等地多次重创叛军。当年三月,彻底击败了叛军,罗卜藏丹津仅率领二百余人逃脱。青海的战事结束。 平定叛乱后,清廷在当地分蒙古族为二十九旗,又在青海设立土司,加强了清廷和当地少数民族的政治隶属关系。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