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经传释词》清王引之撰。十卷。搜集周秦西汉古书中虚字一百六十个,对各字先说用法,后引例证,追溯其原始,再明其演变,可作研究训诂、语法的参考。清孙经世有《经传释词补》与《再补》,吴昌莹有《经词衍释》,都对此书有所补充。 经传释词书名。清王引之撰。十卷。系研究经传中文言虚词之专著。自称是书之作,得自庭训,而又有所引申阐发,意在申论其父王念孙之说。始撰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历九载而成。其例类大体可分为常语、语助、叹词、发声、通用、别义等六种。大凡前人所未及者补之,误解者正之,其易晓者则略而不论,欲以“窥测古人之意,以备学者之采择”。其释词之法,近人钱熙祚归纳有六:有举同文以互证者,有举两文以比例者,有因互文而知其同训者,有即别本以见例者,有因古注以互推者,有采后人所引以相证者(《经传释词·跋》)。其法甚为缜密。最早有嘉庆三年(1798)刻本。中华书局于1956年出版点校本。1984年长沙岳麓书社出版新点校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