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红巾军
释义

红巾军 

①北宋南宋之际,河东泽(今山西晋城)、潞(今山西长治)一带人民自动组织抗金“忠义社”,以红巾为标志,号“红巾军”。后扩大至河东大部及河北、陕西等地。声势浩大,组织相当严密,又熟悉地形敌情,故能屡败金兵。曾于泽、潞间袭击金军大寨,金帅宗翰几乎被擒。有力地打击了南下金军,配合了宋军正面战场作战;②南宋一些士兵和农民起义,有的也以红巾为标志,号红巾军或红巾队,如嘉定十二年(公元1219年)利州路兴元府(今陕西汉中)军士张福、莫简领导士兵数千名起义,反对官僚和将领克扣粮饷,压榨士兵,即皆以红巾为记,号红巾队;③元末刘福通等领导农民起义,义军亦皆以红巾为标志,号红巾军。
相关词:
  • 元末红巾军
  • 广东红巾军起义
红巾军①南宋民间抗金军事组织,因以红巾为标志而得名。建炎元年(1127),河东各地有红巾军进行抗金活动,屡败金兵,尝进攻金军大寨,金军左副元帅完颜宗翰(即粘罕)几乎被擒。金军残酷镇压,而红巾军更盛。②南宋人民反抗统治者,亦往往以红巾为标志,如建炎四年,有红巾军攻打均州(治今湖北丹江口西北)。嘉定十二年(1219)兴元府(治今陕西汉中市)士兵张福、莫简起义反抗宋朝统治,“以红巾帕蒙首,号红巾队”,旋为宋将张威所破。当时其他地区也有以红巾军为名的起义军。③元末农民起义军亦多以红巾裹首,称红巾军,又称红军。④清咸丰年间广东天地会陈开、李文茂领导的起义军蓄发易服,头裹红巾,世称“红巾军”。⑤上海小刀会起义、湖南朱洪英起义,也有称之为“红巾军”者。

红巾军 

元末农民利用白莲教组成的起义军,以红巾包头和红旗为号,故名。又因起义军信奉白莲教,烧香拜佛,所以又称香军。起于至正十一年(1351)韩山童、刘福通颍州首义,后势力迅速发展。主要有下列四支:(1)刘福通部,拥立韩山童之子韩林儿为小明王,势力曾遍及黄河流域及西北、东北各地。(2)郭子兴部,在江淮地区发展。子兴死后,所部主要由朱元璋统率。至正十五年(1355)夏攻克集庆(治今江苏南京)后,元璋所部已改用黄旗,但在林儿被溺死前,名义上建制未变。(3)徐寿辉部,长江中上游发展。陈友谅和明玉珍原为其部下。(4)王权和孟海马部,在襄阳起义,王权向北发展,称北锁红军;孟海马向南发展,称南锁红军。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0:3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