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答司马谏议书 |
释义 | 答司马谏议书散文篇名。宋王安石作。见《临川先生文集》。作于熙宁三年(1070)。熙宁二年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实行新法,右谏议大夫司马光于次年二月与三月两度致书安石,全面反对新法,第一封信长达三千三百余字。王安石在三月作此答书,信中指出:“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文章即以此作为立论根据,逐一驳斥了司马光对新法的四项指责: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说明新法从根本上说是名符其实、名正言顺的。最后针对新法导致“天下怨谤”的责难,采取以守为攻之策,揭露其根源乃在当今“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表明了坚持变法的果敢态度。此信行文简洁有力,条理清晰,针锋相对中又不失委婉,直如绵内藏针,软中透硬,显出作者既倔强坚毅又不卑不亢的气度,堪称其政论文之代表作。吴汝纶评曰:“固由兀傲性成,亦理足气盛,故劲悍廉厉无枝叶如此。”(高步瀛《唐宋文举要》甲编卷七引)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