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章士钊
释义 章士钊(1881—1973)湖南善化(今长沙)人,字行严,号青桐、秋桐,笔名黄中黄。早年入两湖书院和江南陆师学堂。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至上海加入爱国学社,并任《苏报》主笔。曾据宫崎寅藏所著《三十三年落花梦》写成《孙逸仙》一书,向国人介绍孙中山。“苏报案”后回长沙,与黄兴组织华兴会以图举义,事败走日本。旋赴英国留学。辛亥革命后回国。曾办《独立周报》和《甲寅》杂志,并任《民立报》主笔、北京大学教授、护法军政府秘书长、南北议和南方代表。1924年后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抗日战争期间,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解放战争后期为国民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成员,谈判破裂,遂留北平。建国后,曾任政务院法制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等职。著有《中等国文典》、《柳文指要》等。
章士钊(1881—1973)现代社会活动家、学者、逻辑学家。字行严,号秋桐。湖南善化(今长沙)人。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起,留学英国,学习逻辑学,回国后任上海《苏报》主笔。辛亥革命后,曾任北京大学和东北大学讲授名理学(逻辑学)的教授,广东军政府秘书长,南北议和南方代表,1924年任段祺瑞执政府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抗日战争期间任国民参政员。1949年为南京国民党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成员,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共双方代表拟定的国内和平协定后,遂留北平,同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政务院法制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对逻辑学卓有研究,反对中国古代无逻辑论,认为“逻辑之名,起于欧洲,而逻辑之理,存乎天壤,其谓欧洲有逻辑,中国无逻辑者讏言也”(《逻辑指要》),强调“先秦名学与欧洲逻辑,信如车之两轮,相辅而行”(同上)。认为欧洲传统逻辑中论及的思维形式和规律,几乎都可以从中国古代论著中找到类似的思想和实例。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指出名学中的“他辩”和墨家的“三物论式”,与西方逻辑的三段论式、因明的三支论式相类同。1960年以后研究柳宗元,撰成《柳文指要》。对柳宗元诗文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作了详尽分析,并对有关论著一一加以介绍和评论。毛泽东在有关书信中,认为“颇有新义”,“可谓解柳全书”,但存在缺乏唯物史观的问题。著作主要还有《逻辑指要》等。
章士钊(1882—1973)近代作家。字行严,号孤桐,别署黄中黄、烂柯道人、青桐、秋桐等。湖南善化(今长沙)人。少就学武昌两湖书院、南京陆师学堂,为俞明震赏识。后入上海爱国学社,任《苏报》主笔。《苏报》案发,为俞明震庇护,免予追究。至上海与陈独秀等创办《国民日报》。参加华兴会,建立爱国协会,任副会长。光绪三十一年(1905),东渡日本留学,继而留学英国,习政治、经济、法律、逻辑等学,辛亥革命起,赴南京主持《民立报》,又创《独立周报》,并任广东军政府秘书长、总统府顾问、参议院议员及南北议和南方代表。“二次革命”失败,流亡日本。在东京创办《甲寅》杂志,发表时评与政论,时称“甲寅派”。后曾任段祺瑞执政府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上海政法学院院长、冀察政务委员会法制委员会主席。抗日战争时期,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政务院法制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等职。赴香港探亲期间病故。善治散文,长于议论,尤擅辩驳,讲究逻辑性,在近代报刊政论文诸家中独树一帜。著有《中等国文典》、《名家稽古》、《甲寅杂志存稿》、《长沙章氏丛稿》、《柳文指要》等。生平事迹见贾逸君《中华民国名人传》、白吉庵《章士钊传略》、王森然《章士钊先生评传》。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2: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