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突厥族安居北疆 |
释义 | 突厥族安居北疆地处北方的突厥族是个无固定住所的游牧民族。突厥统治者凭借其军事上的强大不断向人口稠密物产丰饶的中原地区发动掠夺性战争。唐太宗对突厥族的入侵采取积极的抵抗政策。贞观三年(629)冬,唐发兵十余万出击,次年二月取得了反对突厥族的彻底胜利。唐统治者把归附的十多万突厥人,按其部落分别迁置在大漠以南,东自幽州(今北京)西至灵州(今宁夏灵武)一带,划分为十个州,由突厥族贵族分统其众,不改变其原来的生活方式。有些突厥人迁入长安,在朝中作官。突厥首领颉利可汗被封为右卫大将军,有百余人被授以将军、中郎将等五品以上的官职,连同其家属,迁入京城的有近万家。 唐初统治者采取团结少数民族上层分子,妥善安置广大突厥民众的政策,缓和了民族之间的矛盾和突厥族内部的矛盾,结束了长期的战乱生活,巩固了边疆的安宁。突厥人民在唐政权的资助下获得了大批农具和农种,发展了农业生产,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唐在西受降城开设了互市区。唐每年用缣帛几十万匹换突厥的马匹以补充军骑,并以好马作种,使唐军马更为雄壮。通过互市,增进了边区和内地人民之间的了解,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