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穷理尽性
释义 穷理尽性宋理学家提倡的道德修养的方法。源出《易·说卦》:“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意谓“穷极万物深妙之理,究尽生灵所秉之性”(唐孔颖达疏),以卜知命之短长、吉凶。北宋张载主张以“穷理为先”,认为穷极万物之理,才能尽己之性,又尽人之性,以致于尽万物之性。二程则认为,人物之性都包含着“天理”;“穷理”和“尽性”不能分别,宣称“才穷理便尽性,尽性便至命,……理、性、命一而已”(《河南程氏遗书》第十一)。主张“学者不必远求,近取诸身”,养心主静,即可达到“至诚”境界。
穷理尽性隋王通在道德修养上的观点。语出《易·说卦》:“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王通认为:“予谓周公之道,曲而当,和而恕,其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乎!”(《中说·周公》)又说:“乐天知命,吾何忧?穷理尽性,吾何疑?”(《中说·问易》)并认为“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三者的顺序应是,先“知命”,再“穷理”,后“尽性”。要穷理,先要学《易》,用《易》来穷理。“不学《易》,无以通理。”(《中说·立命》)而要学《易》穷理,又必须先“知命”。所谓“命”,是指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必然性。“命之立也,其称人事乎!”(同上)“知命”,也就是“知人事”。认为必须先知人事之“命”,然后才能穷理,穷理就自然能尽人性。即尽人的仁、义、礼、智、信五常之本性。还由此提出“正其心”(《中说·事君》)的要求。首先倡明“人心”、“道心”的矛盾,以及防止“人心”泛滥,以扩充“道心”即“君子思过而预防之”(《中说·问易》)的道德修养任务。王通这一观点,对宋明理学的修养方法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6:3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