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言尽意论》
释义

《言尽意论》 

文章名。西晋欧阳建著。称:“形不待名而方圆已著,色不俟称而黑白以彰。”即客观事物是独立于名称、概念之外的。而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又离不开名称和概念,“理得于心,非言不畅;物定于彼,非言不辨”。万物的名称和表达思想观念的语言,不是先天制定的,是人们在认识和辨别事物的过程中产生的。而且,它们随着客观事物和思想观念的变化而变化,即“名逐物而迁,言因理而变”,犹如“声发音应,形存影附”,并非一成不变。这不仅表明了物是第一性、名是第二性,而且指出了名与实、言与理是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魏晋玄学家多持“言不尽意”论,宣扬只有忘言,才能得象;只有忘象,才能得意的神秘主义认识论,怀疑或否认名称、概念可以反映事物本质。欧阳建的“言尽意论”,与之针锋相对,在中国古代哲学认识论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0:5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