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稷下学宫战国中期一个集教育、学术研究和政治咨询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官办机构。创建于田齐桓公(前374—前357在位)时,一说在齐威王(前356—前320在位)时。系田氏齐国在都城临淄的稷门之外筑起高门大屋,广招天下饱学之士来此讲学授徒,著书立说,参议政治,故称。学宫中德高望重的学者称为“稷下先生”,年轻的学子称为“学士”。齐宣王(前319—前301在位)在位期间,达到鼎盛,史载“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驺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是以齐稷下学士复盛,且数百千人”(《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齐宣王褒儒尊学,孟轲、淳于髡之徒,受上大夫之禄,不任职而论国事。盖齐稷下先生千有余人”(《盐铁论·论儒》)。齐湣王时,齐国都城临淄被攻破,稷下学宫的活动一度中断。齐襄王恢复了稷下学宫的活动,“尚修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三为祭酒焉”(《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此后,稷下学宫日渐衰落,残存到齐国被灭。稷下学宫从创建到消亡,共存在了约一个半世纪。在稷下学宫兴盛时期,汇集了道、法、儒、墨、名、农、阴阳等各主要学派的重要人物,成为当时列国的学术文化中心。是战国百家争鸣的主要场所,古代的学术思想在这里发展到鼎盛,经历了最为辉煌的历史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