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税契钱 |
释义 | 税契钱税收之一种。亦称印契钱。凡典当、买卖土地、房屋等不动产,须纳税于官,称税契。交易双方由地方政府印契过户,按成交契价额纳钱,称税契钱。《隋书·食货志》:“晋自过江,凡货卖奴婢、马牛、田宅,有文券,率钱一万估四百。……历宋、齐、梁、陈如此,以为常。”后代亦多以此为税收之一种。五代后唐天成四年(929),兵部员外郎赵燕即曾上奏条理税契钱。宋开宝二年(969),始收民印契钱,令民典卖田宅输钱印契。明代规定:凡买卖田宅、头匹赴务投税,除正课外,每契本一纸纳工本铜钱四十文。清代则规定:凡典当,买田地、房屋,必用契尾,每两输税银三分。参见“税契银”。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