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种放
释义 种放(956—1016)北宋洛阳(今属河南)人,字明逸。不事举业,隐居终南山豹林谷,以讲习为业,自称“退士”,号云溪醉侯。不喜佛教,曾裂佛经以制帷帐。始屡召不起,咸平五年(1002),以张齐贤荐,召对,授左司谏,直昭文馆。后常往返山林与朝廷之间,每至京师,秦、雍生徒多从之受业。从封泰山,祠汾阴,累迁工部侍郎。曾上《时议》十三篇,议论时政。晚节颇饰舆服,广置良田,纵子弟恣横不法,为时论所鄙。多为歌诗,著有《退士传》。

种放  956—1015

北宋隐士。字明逸,号云溪醉侯。洛阳(今属河南)人。他沉默好学,七岁能写文章,不事举业,隐居终南山,豹林谷,东明峰,结草为庐,以讲习为业,从学者众,他以所得薪金赡养老母。他常常带着自酿的酒,背着琴,溯流而上,坐于盘石,采山药来助酒兴,纵情于山水间,自得其乐。始屡召不仕,称疾不起,宋太宗嘉其节,不夺其志,并派官吏每年去存问,还不断赠其钱帛。老母去世后,他守孝三年。张齐贤上奏真宗,认为种放“孝行纯至,可励风俗。”咸平五年(1002),经他推荐,召对崇政殿。真宗问其治国之术,种放曰:“明王之治,爱民而已,惟徐徐化之。”即授左司谏。他曾上书《时议》十三篇,包括《论道》、《论德》、《论军政》、《论赏罚》、《论征赋》等,都是议论时政的文章。真宗称其“隐居丘园,博古通今”。后屡隐屡仕,官至工部侍郎,常往返于山林与朝廷之间,每至京师,秦、雍弟子多从之受业。晚节颇饰舆服,他以所得禄赐,广置良田,倚势强买,纵弟子亲属恣横不法,为时政所鄙。晚年移居嵩山,仍常到终南山按视田亩。著有《蒙书》十卷,及《嗣禹说》、《表孟子上下篇》、《太一祠录》为人所称道,并多做歌诗,自称“退士”,曾作《退士传》。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0:5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