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禅学
释义 禅学汉魏时期与般若学并行的佛学派别之一。最初的传播者为安世高以及南阳(今属河南)韩林、颍川(今河南许昌)皮(一作文,一作大)业、会稽(治今浙江绍兴)陈慧。以《安般守意经》、《阴持入经》、《六度集经》等为经典,主张静坐默想、心注一境的修持方法,止息杂虑,以求得心的“明静”。此派学风侧重戒行和坐禅,故名“禅学”,流行于北方,与流行于南方的般若学有别,亦不同于后起的禅宗。
禅学中国佛教派别。魏晋时期佛学派别之一。与“般若学”并行。东汉安世高译《大安般守意经》,为禅学传入中国之始。由汉至南北朝,先后译出的禅经约五十种,群相研习,逐渐形成派别。偏重宗教修持,主要流行于北方。最初安世高一系的禅学,主张默坐专念,构成“心专一境”的观想。至隋时智𫖮(天台宗)、吉藏(三论宗)等倡导“定慧双修”,始把两者统一起来。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6:3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