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酒
官名。古代以祭酒尊称同列中年高望重者,后世义延而用为官名。战国时期齐宣王曾任荀况为祭酒,见《史记·本传》;西汉有祭酒博士;东汉末年张鲁在汉中建农民政权,以五斗米教诸首领为地方官,称祭酒;北齐置国子寺,主官称祭酒;隋置国子监,主官仍称祭酒;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国子监为司成馆,曾改祭酒为大司成。《新唐书·百官志》:国子监祭酒一人,从三品;司业二人,从四品下。掌儒学训导之政”。唐代之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均统于国子监;监丞一人,从六品下;主簿一人,从七品下。每年六学之学生考试,祭酒、司业、丞必莅临考场。其登第者,则具名上于礼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