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神韵说文论术语。指诗歌创作在表达方式上的含蓄、蕴藉和艺术风格上的冲淡、清远。南齐谢赫《古画品录》曾以“神韵气力”评顾恺之的画。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画六法》亦称:“至于鬼神人物,有生动之状,须神韵而后全。”此皆为以“神韵”论画之先例。明胡应麟则移之论诗,其《诗薮·内编》有“盛唐气象混成,神韵轩举”之语。而陆时雍《诗镜总论》亦言:“诗之佳者,拂拂如风,洋洋如水,一往神韵行于其间。”然此等皆非以“神韵”为论诗之正则。迄清王士禛出,始独立成说,并以之为作诗、论诗之本。其《唐贤三昧集序》曾云,神韵说的理论渊源为唐司空图的“味在酸咸之外”说和宋严羽的“兴趣”说,其基本内涵即本此而定。又其《师友诗传续录》说:“格谓品格,韵为风神。”创作上主张兴会神到,伫兴而就,反对过于雕琢和勉力为之。颇道出诗歌创作的美学特点,故影响极大。然过于追求神韵,反至飘忽,又排斥李、杜及元、白诗,而其末流,更趋于空疏,亦为后人所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