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石勒
释义
石勒(274—333)十六国时后赵建立者。公元319—333年在位。初名,字世龙。上党武乡(今山西榆社西北)人。羯族。父、祖父皆为部落小帅。幼时务农,与邑人行贩洛阳。曾被晋官吏掠卖到山东为牧奴,与王阳、夔安等起兵,号称十八骑。后投附刘渊,改姓石氏。历任辅国将军、平晋王、平东大将军,以襄国(今河北邢台西南)为据点,扩展势力。后平幽、冀二州,刘聪加封为陕东伯,得专征伐。刘曜立,进爵赵公、赵王,皆不受。前赵光初二年(319)自称大将军、大单于、领冀州牧、赵王,建都襄国,置百官,重用汉人张宾为谋士。核定户口,劝课农桑。太和二年(329)围洛阳,灭前赵。次年称大赵天王,旋即皇帝位,改元建平。后病死。

石勒  274—333

字世龙,原名,上党武乡羯族人。父祖为部落小帅。少时曾与同乡行贩洛阳,又为人佣耕。及年长,壮健有胆力,雄武好骑射。太安年并州饥馑,石勒被官军掠卖到山东荏平师瓘家为奴,旋被放免。遂招王阳、郭敖等十八人为骑盗,称“十八骑”。晋永兴二年(305),公师藩起兵清河,石勒与马牧帅汲桑共往投之。藩败亡后,又追随“大将军”汲桑,率牧人劫掠郡县系囚,招集山泽亡命,起兵反晋。曾攻破邺城,杀新蔡王司马腾。后汲桑败亡,石勒投奔刘渊,为之征战四方,并发展自己的势力。转战河北时,陷冀州郡县堡壁百余,众至十余万。永嘉四年(310),南下荆襄,吞并南阳流民武装,军势弥盛,遂有雄据江汉之志。南侵受阻后北攻新蔡,陷许昌。永嘉五年(311)四月,追歼西晋主力二十余万于苦县(河南鹿邑县)宁平城,诛戮王公卿士多人。随后与刘曜、王弥合兵攻陷洛阳。勒转而移兵许昌,东攻蒙城,俘晋将荀晞。又诱杀王弥,尽并其众。转年(312)进图江东受挫,遂纳张宾计,结束流寇战术,北取襄国,割据赵魏。击败段部鲜卑的进犯,又派孔苌取兖、青各州,山东郡县相继为勒所取。314年消灭幽州王浚势力。建兴四年(316)败刘琨,冀、并渐平。318年平定汉靳准之乱,转而与刘曜反目,于319年自称赵王,定都襄国。320年,俘晋冀州刺史邵续。321年灭鲜卑段氏,北方拥晋势力遂平。又乘东晋将领祖逖死,进据豫皖,与东晋划淮水为界。323年取青州,破曹嶷。329年灭前赵,并有关陇。河西张骏也称藩于石勒。330年,勒自称大赵天王,行皇帝事。同年称帝,改元建平。石勒制军严整。攻魏郡,顿丘诸壁垒时,老弱安堵如故,军无私掠,百性怀之。但常因军粮所迫而四处劫掠,时人谓之“胡蝗”。战争中杀戳西晋宗室大族颇多,但也能优礼重用汉族士人。立国后注意招徕流民,劝课农桑,以恢复社会经济。并在领地上编户齐民,征适量田租户调。重制禁酿,以节省粮食。政治上实行胡汉分治,称胡人为“国人”,汉人为“赵人”,国人享有特权,但禁止侮辱“衣冠华族”。石勒亦重文教,于襄国立太学、小学,郡国立学官,选择豪右子弟入学。本人也雅好文学,虽不识字,军旅中常令儒生读经史,并常常抒发己见。后赵建平四年(333),石勒病卒。葬所不明,高平陵为衣冠冢。谥明皇帝,庙号高祖。
相关词:
  • 石勒统一中原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0:5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