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直书 |
释义 | 直书中国传统史学理论用语。与“曲笔”相对,指古代史官、史家记载历史的一种笔法,其基本要求是按历史事实本身如实进行记述,不加隐讳。春秋时期,晋国太史董狐不畏强御,直书“赵盾弑其君”,被孔子誉为“古之良史”。刘向、扬雄称赞司马迁有“良史之材”,撰史“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汉书·司马迁传》)。唐刘知幾把秉笔直书看成是史家必备的基本素质,在撰《史通》时专列《直书》一篇,表彰南史、董狐、司马迁、韦昭、习凿之、崔浩、王劭等秉笔直书的正直史家,鼓励史家撰史应效法古代“良史”,“仗气直书,不避强御”,“肆情奋笔,无所阿容”,以维护历史记载的真实性。他认为据事直书尽管不容易做到,但真正具有历史价值,能够传诸后世获得人们钦佩和景仰的,始终是那些忠于史事、秉笔直书的史家及其著作。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