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盱眙保卫战 |
释义 | 盱眙保卫战元嘉二十八年(451)正月,魏军自瓜步(今江苏六合)北还,闻盱眙(今江苏盱眙)城内粮食很多,便想作为归路之资。魏太武帝拓跋焘向盱眙守将臧质求酒,得到的却是一坛尿,大怒,遂下令围攻盱眙。魏军一夜之间修好长围,填平护城河。怕宋兵从水路逃走,又在淮河上修筑浮桥,派兵把守,把盱眙围得水泄不通。拓跋焘十分得意,给臧质写信说:我派出的攻城部队都不是我国人(鲜卑人),城东北的是丁零、匈奴,城南是氐、羌,你把他们都杀死,对我们并无坏处。臧质回信反唇相讥,指出拓跋焘已是死在临头,“有幸得为乱兵所杀,不幸则生相锁缚,载以一驴,直送都市。”拓跋焘愤怒至极,让人做好一张铁床,上面满布铁刺,说破城后活捉臧质,并让他坐到上面。臧质又把拓跋焘的信向魏军公布出去,劝他们反正,并出下赏格:斩拓跋焘者,封开国县侯,食邑一万户,赐布绢各万匹。拓跋焘下令攻城。魏军用钩车钩城楼,用冲车撞城墙,都难以奏效,便轮番爬城,前后相继,莫有退者。在宋军的英勇抵抗下,魏军前后死伤一万多人,尸体堆得象城墙一样高。双方激战三十余日,魏军仍攻城不下。拓跋焘听说宋朝廷已派水军自海入淮,彭城(今江苏徐州)宋军又将断其归路,加以魏军疾疫流行,只好烧掉攻城器械,含愤北走。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