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盘庚 |
释义 | 《盘庚》《尚书》篇名。相传商成汤第九代孙盘庚继位后,由奄(今山东曲阜)迁殷(亦作亳,今河南安阳西北)时所作三篇告谕。申述迁都原因,动员臣民随迁,并戒勉臣民“安定厥邦”。强调“先王有服,恪谨天命”,“故有爽德,自上其罚汝,汝罔能迪!”反映了对祖先神灵崇拜及当时的社会矛盾。写作时代众说不一。伪孔安国传、《史记》等认为成于盘庚死后,范文澜确认为商朝遗文。亦有人认为作于周初。 盘庚散文篇名。见《尚书·商书》。《书序》谓:“盘庚五迁,将治亳殷,民咨胥怨,作《盘庚》三篇。”认为是盘庚时人作。《史记·殷本纪》则云:“帝盘庚崩,弟小辛立,是为帝小辛,帝小辛立,殷复衰。百姓思盘庚,乃作《盘庚》三篇。”认为是小辛时后人追忆盘庚而作。近人认为乃周时写定。商王盘庚欲迁都于殷,遭贵族和一些民众反对,然盘庚力排众议,决定迁殷。本文记述了盘庚迁殷前对臣民的劝告和命令。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为迁殷后而未定居之时所言。中篇乃迁殷前所言。下篇为迁殷后人民已定居时所言。全篇感情充沛、言辞古奥简练。朱熹认为“《盘庚》劝论百姓迁都之类,是出于记录”(《朱子语类》)。 盘庚盘又作般,见熹平石经及殷墟甲骨文。商王。名旬,祖丁之子,阳甲之弟。般庚是庙号。继阳甲即位,将王都自奄(今山东曲阜)迁至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一带)。迁都前后,曾对臣民训诰,即《尚书·盘庚》三篇。迁殷后,“行汤之政,然后百姓由宁。殷道复兴”(《史记·殷本纪》)。殷墟卜辞中列为旁系先王祭祀。 盘庚 生卒年不详商朝著名的帝王,商朝第十代国王。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帝太甲时商朝统治得以巩固。帝祖乙时,商朝奴隶制国家进一步发展,其统治势力以河南偏东的黄河两岸为中心,东达山东,南到湖北,北至河北,西部氐羌也臣服于商朝。可是从第六代国王中丁到第十代阳甲,商朝连续发生兄弟间争夺王位的斗争,贵族内部矛盾尖锐,商朝统治几乎难于维持了;贵族贪财聚敛,腐化堕落,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盘庚即位后,面对这种局面,决定迁都于殷重新振兴商朝。盘庚迁殷的计划,遭到贵族的反对,他们不向民众传达盘庚的迁都的计划,反而浮言鼓动民众反对迁都。为了推行迁都计划,盘庚对贵族们反复讲了必须迁都的理由:按照先王的制度,必须恭顺的顺从上天的命令,不能久住在一个地方,从商朝建立到现在,已经迁徙五次了;如果不迁都,现在虽然还能在这里过下去,往后是没有活路的;既然留在这里不能治理好国家,依旧在这里住下去,先王是要降下重罪惩罚的;先王成汤的功劳是超前人的,他曾迁都亳,得到上天的嘉美,我们的国家便兴旺昌盛起来了;现在我们住的地方,地势凹陷,水患成灾,弄得我们流离失所。他还向贵族们说明:盘庚迁都的目的,是要恢复高祖成汤的大业。对于受贵族蛊惑而不愿迁徙的万民,盘庚则威胁说:现在我告诉你们,迁殷的计划是不会改变了,假若你们不尊敬国王,胡作乱为,我就要把你们杀掉,还要杀死你们的后代,不使你们的后代在新邑蕃衍。在盘庚这样的劝说和威胁下,约公元前十三世纪,终于迁都殷(河南安阳小屯村)。盘庚迁殷后直到商纣王灭亡,七世十二王,二百几十年,没有再迁徙。《史记·殷本纪》记载:“遂涉河南,治亳,行汤之政,然后百姓由宁,殷道复兴。诸侯来朝,以其遵成汤之德也。”总之,盘庚迁殷之举,是适应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变化的,从而稳定了商朝的政权,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为此,古人称他为中兴贤王。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