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疏勒 |
释义 | 疏勒古西域国名。又作疎勒、竭叉、沙勒、佉沙、室利讫粟多底、伽师祇离、乞思合儿、可失哈耳、可失哈里、合失合儿、乞失哈里、哈实哈儿、哈失哈。汉时王治疏勒城,在今新疆喀什一带。居民从事农业,精于工艺,开采铜铁。有城郭、文字(婆罗米文中亚直体)。信仰佛教。属西域都护。东汉初,役属莎车、于阗。后复立,遣使于汉。永平、元和中曾与汉使班超共抗匈奴属国莎车,使西域绝而复通。至三国时并有桢中、莎车、竭石、渠沙、西夜、依耐、满(蒲)犁、亿若、榆令、捐毒、休循等国。西晋封其王为晋守侍中大都尉、奉晋大侯、亲晋疏勒王。北魏时,其王遣使赠释迦牟尼佛遗物。唐贞观年间建疏勒镇,与龟兹、于阗、碎叶,号称“安西四镇”。贞观九年(635),遣使献名马,自是朝贡不绝。高宗上元中,以其地置疏勒都督府,属安西都护府。开元十六年(728),玄宗遣使册立裴安定为疏勒王。十至十二世纪初,为哈喇汗王朝重城,改信伊斯兰教,为著名的《突厥语大辞典》作者马合木·喀什噶里之故乡。后属西辽。元属察合台汗国。明属蒙兀儿斯坦(汉文作别失八里,后改亦力八里)。清作喀什噶尔,后置疏勒府。疏勒古西域国名。国都疏勒城(今新疆喀什附近)。东通姑墨、龟兹,南通莎车、于阗,西通大宛、康居,扼丝绸之路的要冲。西汉时国小,有户一千五百余,人口一万八千余,胜兵二千人。居民从事农业,精工艺,开采铜铁,有城郭、文字。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起,属西域都护。东汉明帝永平十六年(73),龟兹攻杀疏勒王成而立龟兹人兜题为王,汉遣军司马班超擒获兜题,更立成兄子榆勒为王,改为忠。超守疏勒境。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