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田骈 |
释义 | 田骈战国时齐国人,名广,亦称陈骈,又号知骈。曾为孟尝君门客。游稷下,与慎到同学于彭蒙。主张“齐生死,等古今”,“齐万物以为首”。认为“万物皆有所可,皆有所不可”(《庄子·天下》)。要求放弃一切是非考虑,“与物宛转”,而不持己见。荀子称“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所著《田子》二十五篇,或说作书十五卷,已佚。 田骈(约前350—前275)亦称“陈骈”。战国时哲学家。齐国人。“学黄老道德之术”(《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曾师事彭蒙,后讲学稷下,“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号“天口骈”。《庄子·天下》、《荀子·非十二子》都把他和慎到列为一派。主张“贵齐”、“齐万物以为首”,强调事物的齐一、均齐。认为“万物皆有所可,皆有所不可”(《庄子·天下》),事物都有其用处,不能偏废。提出:“变化应求而皆有章,因性任物而莫不宜当。”(《吕氏春秋·执一》)事物变化有其规律,要求根据万物的特性而运用之。荀子批评他“尚法而无法”,“倜然无所归宿,不可以经国定分”(《荀子·非十二子》)。所著《田子》二十五篇,已佚。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