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甘露之变 |
释义 | 甘露之变唐文宗时,李训等人谋诛宦官的事件。文宗祖父宪宗、兄敬宗均死于宦官之手,其父穆宗和他本人,皆由宦官拥立。故文宗对宦官专权颇为不满,欲诛宦官,以摆脱困境。宋申锡案之后,文宗又继续谋划剪除宦官势力,他起用李训、郑注二人,委以重任。李训、郑注又利用宦官集团的内部矛盾,杀死王守澄等一些大宦官,二人又策划由郑注选凤翔兵数百人,待王守澄下葬之时,令全部宦官去会葬,届时全部诛杀。但李训为抢头功,不顾原定计划,冒然行动。太和九年(公元835年)十一月,经过一番布置,李训等上朝,使党徒韩约佯奏在左金吾大厅后石榴树上夜有甘露。文宗命李训率众官前去察看,归后曰不象。文宗又命仇士良等率宦官前往。李训已阴布壮士数百伏于左金吾,不巧伏兵败露,为仇士艮等察觉,宦官急忙回殿,掠文宗回宫,派神策军大搜李训党徒。李训、王涯、韩约等均遭斩杀,郑注亦死于军中,株连至死者千余人。此后,朝廷大权尽归宦官掌握,文宗再无力抗争。这次事件,史称“甘露之变”。 ![]() ![]() ![]() 甘露之变宦官于政,始于玄宗时高力士。从安史之乱及其以后,先是以宦官监军,继则由宦官掌握神策军,朝廷大政,遂入宦官之手,甚至宦官公然废、立和杀害皇帝。唐文宗称帝后,对宦官痛恶而不敢言。遂与李训等密谋诛杀宦官。翰林学士、礼部侍郎、同平章事李训既秉权衡,即与其亲信郭行余、王璠、罗立言、韩约密谋诛中官。为成其谋,须借助于兵力。于是以大理卿郭行余为邠宁节度使,户部尚书王璠为太原节度使,京兆少尹罗立言权知大尹事,太府卿韩约为金吾街使,刑部郎中李孝本权知中丞事,并部署王璠,郭行余未赴镇期间,招募壮士、亲信。太和九年(835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文宗御紫宸殿,李训、韩约诈奏“金吾左仗院石榴树夜降甘露”,文宗令左右军中尉,枢密内臣大宦官仇士良、鱼志弘率诸宦官往视。李训召王璠等所募壮士为伏兵,期一举尽诛宦官。仇士良觉变,急回,拥帝还宫,出禁兵大杀朝官。宰相王涯、贾餗、舒元舆闻难出走。诸司从吏及金吾吏卒死者六七百人。捕训党千余斩四方馆,流血成渠。李训奔凤翔途中被擒斩,郭行余、王璠、韩约、王涯。贾餗、舒元舆皆被捕杀。自是宦官之权益大,天下事皆决于北司,宰相徒行文书而己。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