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甘肃冒赈案 |
释义 | 甘肃冒赈案甘肃地处西北用兵必经之路,必须有充裕的粮食储存,而该省又土地贫瘠,本省产粮不敷应用。乾隆三十九年(1774)陕甘总督勒尔谨提出在当地可实行用粮食捐监生功名的措施,后经清廷同意执行。最初只收粮米实物,甘肃藩司王亶望不久又改为收银两。在粮、银折价上大肆舞弊。其后,王廷赞接任藩司,又指令兰州知府蒋全迪经手此事,将收取的银两拨给各州县购粮储备。收银时故意抬高粮价,以便有大量盈余;而购粮储存时又压低粮价,从中渔利。乾隆四十六年(1781),清廷派大学士阿桂、新任陕甘总督李侍尧查办此事。经查明后,发现此案涉及的官员很多,中饱的赃银数量惊人;而且各州县的储粮原为荒年赈济之用,竟被侵吞,实属明目张胆。最后,清廷将贪污一万两以上的二十二名官吏处死,其余的案犯或监禁,或流放。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