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乾隆帝之奢侈挥霍 |
释义 | 乾隆帝之奢侈挥霍乾隆前期,秉承了顺治、康熙、雍正三代治理的成果,国势较强,经济建设,特别是农业生产方面有了迅速发展,耕地面积增加,人口繁衍也较快。但是,由于连年用兵,军费开支相当惊人。综计乾隆一朝共用去军费约一万二千万两以上,而当时国库收入每年仅有三千余万两。乾隆帝又多次巡视江南,实际上是满足其奢侈生活的需要。每次出巡,大肆铺张浪费,地方官员又曲意迎合,千百方计搜集女乐、珍宝,斗奇争巧,给江南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只就出巡一项,就浪费掉二千余万两。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帝为其母举行六十岁寿辰大典,各地大员群集北京。从西华门到西直门外,在十余里的街道中,张灯设彩,把街道两旁的商户都遮盖住了。据当时参加过大典的官员回忆说:“锦绣山河,金银宫阙,剪彩为花,铺锦为屋……每数十步,间一戏台,南腔北调,备四方之乐。”(赵翼:《檐曝杂记》)以后每逢遇有庆贺的活动,都是这样挥霍。在乾隆帝奢侈挥霍之风影响下,乾隆中叶以后,贪官污吏层出不穷。山西布政使蒋洲贪污公款多达二万两。乾隆帝的亲信大臣和珅更是震动一时的大贪官。 由于乾隆帝的奢侈挥霍,清廷的财政日益匮乏。乾隆即位之初,库存尚有三千万两,而到了后期,第年只能节余二百万两,还不够救灾和其他应变的费用。从此清朝的国势由盛转衰,一蹶不振了。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