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王锡阐 |
释义 | 王锡阐(1628—1682)明末清初江苏吴江人,字寅旭,又字昭冥,号晓庵。明亡,隐居乡里教书。精天文历算,常卧屋顶观察星象竟夜,自制仪晷测日、月、星。兼通中西之学。与薛凤祚齐名,有“南王北薛”之称。著有《晓庵新法》、《历说》、《大统历法启蒙》等。 王锡阐(1628—1682)清学者。字寅旭,号晓庵。吴江(今苏州市吴江区)人。深研西历并取其优处,但也反对盲目崇拜;主张治历中应兼融中西,发明新说,所谓“兼采中西,去其疵类,参以己见”(《晓庵新法自序》)。梅文鼎评价其为“能知西法复自成家者”。对于近代中西历学的会通具有重要的影响。著作有《历说》、《晓庵新法》、《五星行度解》、《圆解》等。 王锡阐 1628—1682字晓庵,江苏吴江人。学兼中西,对中西异说都能究其原委,考其得失。自立新法,用以测日、月蚀,不爽秒忽。每逢夜色晴朗,就爬上屋顶仰观星象,通宵不睡。日积月累的观察,竟写出《晓庵新法》六卷。第一卷讲勾股割圆理论,后五卷讲推步、七政、交食、凌犯之术,对日蚀、月蚀以及金星过日(太白食日)的推算十分精确。对太阳大于地球,地球大于月亮问题的论证方法已接近现代天文水平。他还第一个提出了日蚀、月蚀的初亏和复圆方位角的科学算法。在《晓庵新法》写成之前,作《历说》六篇,《历策》一篇。又将中西学说溶会贯通,作《大统西历启蒙》又推步《大统法》作《丁未历稿》。辛酉八月(康熙20年,公元1681所)朔日蚀。以中、西法及王锡阐法及徐发等法同时测示预定的时刻分秒。而王锡阐的法最为精确。又以治历首创割圆法,作《圆解》,又作《三辰晷志》,俱能究术数之微奥,发西人之所未发。与同时的青州薛凤祚齐名,时称“南王北薛”。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