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王衍
释义 王衍①(256—311)西晋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北)人,字夷甫。王戎从弟。少知名。为元城令,终日清谈,推重何晏、王弼,唯谈老庄,每捉玉柄麈尾,与手同色。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改变,世号“口中雌黄”。贾后专权时,官中领军、尚书令。女为愍怀太子妃,太子为贾后所诬,惧祸,自表离婚,志在苟免。赵王司马伦废杀贾后,令禁锢终身。伦被杀,拜河南尹、尚书、中书令。齐王冏专权,去官。成都王颖以为中军师,累迁司徒。虽居宰辅,不念经国,专谋自保。永嘉五年(311)东海王越死,众推为元帅,与石勒战,被俘,劝勒称帝,以图苟活。勒杀之,临死曰:“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②即“前蜀后主”。
王衍(256—311)西晋玄学家。字夷甫。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市北)人。历任太子舍人、尚书郎、黄门侍郎、尚书令、太尉等官。崇尚老庄,为玄学贵无论的倡导者之一。甚重何晏、王弼“以无为本”论,屡次攻难裴𬱟的“崇有”之论。因他累居显职,选举登朝,皆以衍为首;名士达人,多为所亲昵,矜高浮诞遂成风俗。后为石勒所杀。将死,曰:“呜呼!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晋书·王衍传》)
王衍(899—926)五代前蜀国主。王建幼子。公元918—925年在位。字化源,原名宗衍。许州舞阳(今属河南)人。初封郑王。在位后大兴土木,游宴无度。咸康元年(925)降后唐,次年被杀。有文才,喜为浮艳之词。曾录古今艳诗二百篇为《烟花集》,已佚。《全唐诗》存其诗五首又二句、词二阕。生平事迹见《旧五代史》卷一三六、《新五代史》卷六三。

王衍  256—311

字夷甫,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出身士族。好谈老、庄,推崇何晏、王弼的“贵无”之说。终日清谈,玄理有讲不通处,随口更改,世称“口中雌黄”。声名甚著,为朝野士人所推崇,誉为“一世龙门”。因时人争相仿效他的言谈举止,“矜高浮诞,遂成风俗焉”(《晋书·王衍传》)。心境玄远,口不言利。但为人不正,无刚毅气节。初好言纵横之术,泰始八年(272),武帝征求可以保卫边疆的人才,有人荐衍为辽东太守,衍不敢去,自此轻易不谈世务。累居显职,为尚书令、司空、司徒、太尉等,女儿为愍怀太子妃,贾后废太子,衍惧祸,上表要求女儿与太子离婚。时内有皇族争权,外有各族人民起义,匈奴贵族刘渊也已举兵,王衍身当重任,却不以挽救朝廷危机为务,一心自保,以弟澄为荆州刺史,堂弟敦为青州刺史,准备在国家崩溃时,王家有避难之处。永嘉五年(311),王衍率领的晋军主力被石勒围歼,衍被俘后,称自己未参与国家大事的决断,还劝石勒称帝,以图苟活。为勒所杀。东晋桓温北伐中原,曾感慨说:“遂使神州陆沈,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晋书·桓温传》)

王衍  889-926

字化元。前蜀高祖王建之十一子。蜀光天元年(918),王建死,王衍即位。衍乃王建徐贤妃所生。王衍即位后,尊其母徐氏为皇太后,太后妹淑妃为皇太妃。太后、太妃以教令卖官,自刺史以下,每一官有缺,必有数人争购,出钱多的人才能得到。太后、太妃又在通都大邑开邸店,与民争利。王衍年少荒淫,大起宫殿,与狎客妇人日夜酣饮。委国政于宦官宋光嗣等人。后唐同光三年、蜀咸康元年(925)九月,后唐庄宗遣李继岌和郭崇韬率兵攻蜀,十一月,后唐军至成都,王衍降。蜀为后唐所灭。后唐庄宗诏王衍入洛,王衍率其宗族、蜀官员将佐及家属数千人东行。次年四月,行至秦川驿,庄宗用伶人景进计,派宦官向延嗣诛杀王衍一家。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14: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