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王若虚
释义 王若虚(1174—1243)金藁城(今属河北)人,字从之,号慵夫。少时以舅周昂为师,得其作文要领。擢承安经义进士。累迁应奉翰林文字,奉使夏国。后任著作佐郎。正大初年,预修《宣宗实录》成,迁平凉府判官,累迁翰林直学士。金亡,北归真定。有《慵夫集》、《滹南遗老集》。
王若虚(1174—1243)金文学家。字从之,号慵夫。藁城(今属河北)人。少时先后奉其舅周昂和名士刘中为师,尽传所学。章宗承安二年(1197),年二十四,登经义进士第。释褐鄜州录事。不久丁父忧,服除调广州录事。历管城、门山二县令,治化清净,秩满得荐举,入为国史院编修。迁应奉翰林学士同知制诰。奉使夏国,使还,授同知泗州军州事。留朝为著作佐郎,领史院事,修章宗、宣宗《实录》。哀宗正大初,迁平凉府判官。不久,召为右司谏。正大末,以资历转延州刺史,不拜,直迁翰林直学士。天兴三年(1234)金亡,年六十一,微服北归镇阳,闲居近十年而卒。王若虚认为:“凡文章须是典实过于浮华,平易多于奇险,始为知本末。”(《滹南集》卷三七)主张“探《语》、《孟》之渊源,撷欧、苏之菁英”(《送吕鹏举赴试序》),创作“辞精”、“意明”、“势倾”的文章。论诗主张师法白居易“坦白平易”(《高思诚咏白堂记》)的风格,讥讽江西诗派“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论,为“剽窃之黠者”(《滹南诗话》卷下)。其诗代表作为《再至故园述怀五绝》,字里行间充满黍离之悲和身世之感。大多数诗作则浅易直致,缺少余蕴。著有《滹南遗老集》、《滹南诗话》传世。生平事迹见元好问《遗山集》卷一九《内翰王公墓表》、《金史》卷一二六。

王若虚  1174—1244

字从之,藁城(今河北藁城)人。金末文学家。承安二年(1197)进士,调为鄜州(今陕西富县)录事,历任管城、门山二县令。任满后被荐为国史院编修官,又迁为应奉翰林文字。后若虚奉命出使夏国,归来授为同知泗州(今江苏盱眙北)军州事。正大初年,《宣宗实录》修成,迁他为平凉府判官。不久,召为左司谏,后转为延州(今陕西延安)刺史,又入朝为直学士。天兴元年(1232),哀宗出奔归德。二年春,崔立兵变,令王若虚为崔立写功德碑文,若虚推委不肯写,终未写成。金朝灭亡后,他居镇阳(今河北正定),东游泰山,后病死,终年七十七岁。所著文章号称《慵夫集》若干卷,《滹南遗老》若干卷传于世。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0:4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