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王禹偁 |
释义 | 王禹偁(954—1001)北宋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字元之。世务农。太平兴国进士,授成武主簿。端拱初,召试,直史馆,献《端拱箴》以寓规讽。朝廷访以边事,上《御戎十策》。迁知制诰,判大理寺。为徐铉雪诬,坐贬商州团练副使。后召入,再知制诰。至道元年(995),兼翰林学士,坐讪谤罢知滁州,改扬州。屡上书主张变法,为北宋政治改革派先驱。真宗即位,复知制诰,预修《太祖实录》,以直书史事,降知黄州,作《三黜赋》以见志。奏请增江淮以南诸郡兵备,为真宗嘉纳。遇事敢言,奖掖后进。有诗名,早岁嗜白居易诗,后重杜甫,诗风为之一变。文章通俗畅达,首倡“文以传道而明心”之说,主张改革时弊而复古。著有《五代史阙文》、《小畜集》等。 王禹偁(954—1001)宋文学家。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九岁能文,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授成武主簿,徙知长洲县,改大理评事。为右拾遗,遇事敢言,为雪徐铉罪忤旨,贬商州团练副使。历知解州、单州,召为礼部员外郎,再知制诰。至道元年(995),兼翰林学士,坐谤讪,罢知滁州,移知扬州。真宗咸平初,预修《太祖实录》,以直书史事,出守黄州。四年,徙蕲州,病卒。禹偁反对五代浮靡文风,提倡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学杜甫、白居易。其文简易醇质,得古作者之体。《四库全书总目》评:“宋承五代之后,文体纤丽,禹偁始为古雅简淡之作。其奏疏尤极剀切,《宋史》采入本传者,议论皆英伟可观。在词垣时所为应制骈偶之文,亦多宏丽典赡,不愧一时作手。”《待漏院记》、《黄州新建小竹楼记》、《答张扶书》等为其代表作。其诗亦平易深醇,名篇有《对雪》、《感流亡》、《畲田词》等。著有《小畜集》、《小畜外集》传世。生平事迹见宋沈虞卿《小畜集跋》(《小畜集》后附)、《宋史》卷二九三。今人徐规著有《王禹偁事迹著作编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王禹偁 954—1001北宋文学家、诗人。字元之,巨野(今山东省)人。世务农。九岁能文,词学敏瞻。太平兴国进士,授成武主簿。以刚直敢言著称。端拱元年(988),任右拾遗。次年,上《御戎十策》,陈说防御契丹之策。迁知制诰,判大理寺。为徐铉雪诬,坐贬商州团练副使。后召入,再知制诰。至道元年(995),兼翰林学士。京城旱灾,上疏请减百官奉禄,节约开支,减轻刑罚。屡上书主张变法,为北宋政治改革派先躯。后屡以事贬官。后迁翰林学士。因修《太祖实录》,直书史事,为宰相所恶,出任黄州,后迁蕲州病死。有诗名,早年嗜白居易诗,后重杜甫。宋初文风浮靡,他倡学杜甫、白居易,文学韩愈、柳宗元。文章通俗畅达,首倡“文以传道而明心”之说。主张改革时弊而复古。著有《五代阙文》、《小畜集》等。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