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王珪 |
释义 | 王珪①(571—639)唐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世居岐州郿县(今陕西眉县东北),字叔玠。南朝梁王僧辩孙。隋开皇末,为太常奉礼郎。唐初,事太子建成,累迁中允。太宗即位,素知其才,召为谏议大夫。每推诚直谏,多所献替。贞观二年(628),任侍中,自诩激浊扬清,嫉恶好善,与房玄龄、魏征等同知国政。参与修订“五礼”,评论执政朝臣,颇有识见。八年,任礼部尚书,兼魏王李泰师。显贵虽久,而薄于自奉,宗族亲戚贫乏者,必周济之。②(1019—1085)北宋成都华阳(今属四川)人,字禹玉。庆历进士。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修起居注。进知制诰,为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神宗即位,迁学士承旨。熙宁三年(1070),拜参知政事。九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1082),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善文翰,其文宏侈瑰丽,自成一家。典内外制十八年,朝廷典策,多出其手。然自执政至宰相,凡十六年,无所建明。尝监修《两朝国史》,书成奏进。著作有《华阳集》。③北宋开封(今属河南)人。少拳勇,善骑射,累迁殿前第一班押班、礼宾副使、泾原路驻泊都监。康定初,对西夏战有功,为泾原路行营都监。好水川之战,伤目,卒于军中。 王珪(1019—1085)宋文学家。字禹玉。华阳(今四川双流)人,后徙舒县(今安徽庐江)。仁宗庆历二年(1042)进士,通判扬州。六年官大理评事。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兼侍读学士,典内外制十八年。神宗熙宁三年(1070)拜参知政事,九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院大学士。元丰五年(1082)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哲宗即位,封岐国公。谥文恭。珪为台阁体诗人,其诗以富丽为主,“摛藻细润,典雅劲健”(元方回《瀛奎律髓》卷二),好用金玉锦绣字,时人有“至宝丹”之评。《上元应制》、《大飨明堂庆成》等为其代表作。集中有宫词一〇五首,明毛晋选其一百首,与唐王建、前蜀花蕊夫人之宫词合编为《三家宫词》。文章则“博赡瑰丽,自成一家”(《四库全书总目》)。尤擅骈文,朝廷大典册,多出其手。著有《华阳集》传世。生平事迹见宋叶清臣《王岐公神道碑》(杜大珪《名臣碑传琬琰集》上集卷八)、《东都事略》卷八〇、《宋史》卷三一二。 王珪(571—639)唐诗人。字叔玠。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仕隋为奉礼郎。入唐,官太子舍人,坐事流嶲州。太宗即位,召为谏议大夫,迁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贞观二年(628)拜侍中。后罢相为同州刺史。诏拜礼部尚书。诗风质朴沉健。《全唐诗》存其诗二首。生平事迹见《旧唐书》卷七〇、《新唐书》卷九八。 王珪 生卒年不详字叔玠,太原祁(今山西太原)人。性高雅澹泊,少嗜欲,安于贫贱,交游不苟且。开皇末年(600)受其叔父牵连亡命南山达十余年。李渊入关,因李纲推荐,珪得授世子府咨议参军。太子建成与秦王世民有隙,李渊责珪不能疏导,流珪至巂州。建成诛,世民召珪为谏议大夫。贞观元年(627),太宗对群臣说,只有正君正臣同心同德,海内方可安定,珪谏曰:“古圣君必有诤臣七人,今陛下圣明,臣愿尽全力。”此后珪果推诚进谏,贞观二年代高士廉为侍中。一次,太宗与珪饮宴,有美人一旁侍宴,太宗指美人曰:“庐江王瑷杀其夫而纳此妇,瑷哪得不亡?”珪避席问曰:“陛下以为庐江王取此妇是耶非耶?陛下应遣此妇。”太宗虽不去此美妇,但后重视王珪之言。时太常少卿祖孝孙以教宫女声乐不称旨而被太宗指责,珪与温彦博皆为孝孙辩护,太宗大怒,彦博跪下谢罪,珪不跪而奏曰:“臣本事前太子,罪已当死,陛下恕臣性命且委以重任,今臣所言岂是为私?陛下疑臣是陛下负臣,非君负陛下。”太宗默然而罢。 贞观七年珪因泄露朝中机密降为同州刺史,明年召拜礼部尚书,贞观十一年与诸儒校订“五礼”,兼任魏王老师,教导魏王曰:“陛下乃您的君、父,您应对陛下尽忠尽孝。自古帝子无不骄逸,所以不能保持自己的位置,我今严格要求您,是想让您得安全。”珪子敬直娶南平公主,是时公主下嫁皆不行子妇礼,珪要求公主必行子妇礼,此后凡公主下嫁臣子,见舅姑必行子妇礼,自珪始也。 珪少时贫贱,及贵,凡曾周济过自己的,皆厚报之。珪事寡嫂尽礼,抚孤侄如己子。贞观十三年珪病,太宗遣公主前往问候,珪卒,太宗素服哭别,并令魏王率百官吊唁。赠吏部尚书,谥曰“懿”。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