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王献之
释义 王献之(343—387)东晋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北)人,字子敬。少有盛名,起家州主簿、秘书郎转丞。累迁至中书令。初娶郗氏,后以选尚新安公主。卒于官。女为安帝皇后。与父羲之同工书法,后世合称“二王”。尤擅草书,善丹青。七八岁习父及张芝书法,兼精诸体。变古拙书风,别创一格,有破体之称。著作有《王大令集》。
王献之(344—386)东晋书法家。字子敬。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王羲之第七子。少为州丞,迁秘书丞,除建威将军、吴兴太守,征拜中书令。尚新安公主。少有盛名,高迈不羁。书法兼精诸体,尤以行草擅名。在张芝、羲之基础上,改变当时古拙书风,有“破体”之称。其书气势豪迈,与羲之齐名,并称“二王”,为唐太宗所酷爱。所作真书以《洛神赋十三行》最著名。传世墨迹有行书《鸭头丸帖》,小楷刻本有《十三行》。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存其文七篇。《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存其诗四首。生平事迹见《晋书》卷八〇。

王献之  344—386

东晋著名书法家。字子敬,小字官奴,琅邪(今山东临沂)人。王羲之第七子。官以州主簿,秘书郎起家,受谢安钦爱,历长史建威将军、吴兴太守,征拜中书令,人称“王大令”。工草隶,善丹青。幼学父书,次习张芝,后改变制度,别创其法。行草为一绝,历代多有评赞。南朝宗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评其:“善隶藁,骨势不如其父,而媚趣过之。”又虞龢《论书表》:“献之始学书,正体乃不相似。至于绝笔章草,殊相拟类,笔迹流怿,宛转妍媚,乃欲过之(其父)。”清包世臣《艺舟双揖》:“大令草常一笔环转,如火箸画灰,不见起止。然精心探玩,其环转处悉具起伏顿挫,皆成点睛之势。”其书名帖有《鸭头丸帖》(草书)、《二十九日帖》(行书)、《洛神赋十三行》(单刻帖》、《中秋帖》(行草)、《送犁帖》、《地黄汤帖》)行草)等。书几与其父齐名,世称“二王”。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3:0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