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王恕
释义 王恕(1416—1508)明陕西三原人,字宗贯,号介庵、石渠。正统进士。授大理寺左评事,迁扬州知府。成化初进南京刑部右侍郎。成化十二年(1476)以右都御史巡抚云南,饬边备、治内奸,因功改抚南畿。均田赋,赈水灾,有声誉。二十年任南京兵部尚书。孝宗立,召为吏部尚书。以刚正清严称,所引荐皆一时名臣。后受刘吉排挤,弘治六年(1493)致仕。好学问,创“三原学派”,以学《易》为乐。卒谥端毅。著作有《王端毅公文集》、《介庵奏稿》、《玩易意见》等。
王恕(1416—1508)明学者。字宗贯,号介庵,晚号石渠。三原(今属陕西)人。正统进士。历官南京刑部侍郎、南京兵部尚书加太子少保。孝宗时,召为吏部尚书加太子太保。晚年居家编著。为学重事为之际,求得其心安。提出“天理人欲,相为消长。有天理即无人欲,有人欲即无天理”(《戒慎恐惧二节》)。赞同孟子尽心知性知天说,认为“人能竭尽其心思而穷究之,则能知其性之理”(《尽心章》)。主张“中和”,指出“中为天下处事之大体”,“和为天下行事之达道”(《中和》)。论鬼神,以为“鬼神以物为体,而无物不有”,“其有感必应,是以使人敬畏而致祭祀”(《鬼神章》)。看到社会的变化,反对复井田,“或问井田之法,今可行乎?意见以为不可”(《毁誉章》)。有《石渠意见》、《历代名臣谏议录》等。
王恕(1416—1508)明文章家、学者。字宗贯,号介庵,又号石渠。三原(今属陕西)人。正统十三年(1448)进士,由庶吉士授大理寺左评事,进左寺副。迁扬州知府,天顺四年(1460)超迁江西右布政使。入为刑部侍郎、左都御史。孝宗时进吏部尚书。卒谥端毅。历仕中外四十余年,刚正清严,始终如一。其文章平实浅显,不事雕饰,如其为人。著有《王端毅文集》、《王端毅奏议》,所著《玩易意见》、《石渠意见》亦收入文集。生平事迹见《明史》卷一八二、《明儒学案》卷九。

王恕  1406—1508

字宗贯,号介庵,又号石渠,三原(今陕西三原)人。英宗正统十三年(1448)进士,由庶吉士授大理左评事,进左寺副,迁扬州知府。天顺四年(1460),升任江西右布政使。成化年间,历官右副都御史、左副都御史、南京刑部右侍郎,总督河道。曾浚高邮、邵伯诸湖,修雷公、上下句城、陈公四塘水闸。改南京户部左侍郎。十二年(1476),调为左副都御史、右都御史,巡抚云南,政绩颇佳,还南京后,升为兵部尚书,又兼右副都御史巡扶南畿。二十年(1484),复任南京兵部尚书。恕好直言,先后应诏陈言者二十一,建白者三十九,皆力阻权幸。时为谣曰:“两京十二部,独有一王恕。”孝宗即位,入为吏部尚书,加太子太保。恕数为巡抚,历侍郎至尚书,因好直言,常招至诸帝不悦。刚正清严,始终如一。所荐官吏,后多为名臣。“弘治二十年间,众正盈朝,职业修理,号称极盛者,恕力也”。正德三年(1508)卒,赠特进左柱国太师,谥端毅。有《玩易意见》、《石渠意见》、《王端毅奏议》、《王端毅文集》等。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1:3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