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王小波、李顺起义
释义

王小波、李顺起义 

宋太宗时川峡地区农民起义。淳化四年(公元993年)二月,贩茶失业的王小波(又作王小皤、王小博)聚集贫苦的旁户(佃农)、茶农百余人起义于永康军青城(今四川灌县南),提出“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的口号,深得群众拥护,迅速攻占青城、彭山(四川今县),转战于邛(今四川邛崃)、蜀(今四川崇庆)二州,众至万余人。十二月,在江原(今四川崇庆东南)与宋军激战中,王小波身负重伤,仍奋战力斩敌将张玘。但终因伤重殉难。所部由其妻弟、茶农李顺领导,继续战斗,实践农民军“均贫富”的口号,命令富人大姓之家,具报所有财粟,除留其家用之外,一切调发,赈济贫民。队伍迅速扩大至数十万人。连克蜀、汉(今四川广汉)、彭(今四川彭县)、益(今四川成都)等州,在成都建大蜀政权,称大蜀王,年号应运,义军曰“大蜀雄军”,铸造发行铜钱、铁钱两种货币。分军略地,北抵剑州(今四川剑阁),东至巫峡。淳化五年(公元994年)初,宋朝急派王继恩率军由峡路、剑门分道入川镇压。起义军以主力围攻梓州(今四川三台)不克,陷入被动局面。五月,宋军攻占成都,李顺率义军三万余人奋战牺牲。(一说李顺乔装逃至岭南或湖北)余部由张余等人领导,坚持战斗,迄至道二年(公元996年)失败。

王小波、李顺起义 

宋朝平定孟知祥建立的后蜀政权之后,将后蜀府库的积蓄全部运到汴京(今河南开封市),蜀地除了正常赋税之外,又实行“博买务”,商人不得私市布帛;供奉朝廷的数额又增加一倍。蜀地人多地少,耕稼不足以自给;加之奸商贱买贵卖,因而百姓日益贫困。淳化四年(公元993年)二月,青城县(今四川灌县南)王小波聚众起义,口号是“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义军攻邛(今四川邛崃县)、蜀(今四川崇庆县)、彭山(今四川彭山县)等县,杀死彭山县令齐元振,威势大盛。十二月,西川都巡察使张玘(qi起)与王小波交战于江源县(今四川江源县),张玘被王小波杀死,王小波也身受重伤,不治而卒。

起义军推李顺为帅,攻陷数州县,兵卒数万。李顺召集乡里富人大姓,扣除自家吃用,其余财粟,全部用以赈济贫民,招贤纳才,号令严明,所至秋毫无犯。翌年正月,李顺攻占成都,号大蜀王,建元应运,派兵四出,北抵剑关(今四川剑阁东北),南拒巫峡。二月,宋太宗获悉李顺攻剑南诸州,便命王继恩为西川招安使,率军攻打。五月,王继恩收复成都,李顺下落不明。此时,成都城外仍被义军占领,李顺部下又攻陷嘉州(今四川乐山)、戎州(今四川宜宾市)等八州。

王继恩握重兵,久留成都,终日宴饮。九月,朝廷派张咏任成都知府。张咏恐王继恩军退之日发生意外,便密奏,请求派一位可以弹压主帅的心腹大臣。太宗命枢密直学士张鉴前往,和张咏一起调王继恩军队出境,蜀境才得平息。

王小波、李顺起义,是赵宋王朝首次规模较大的农民运动,历时一年三个月,在四川境内攻城略地,声势浩大,他们提出“均贫富”的口号,给宋王朝以极大打击。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17:4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