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王导 |
释义 | 王导(276—339)东晋名士。字茂弘。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市北)人。历任安东司马、司徒、大司马等。元帝为琅邪王时,导知天下已乱,因此劝他广收贤俊,潜有兴复中原之志。及元帝继位,以导为丞相。后受遗诏辅明帝,又受明帝遗诏辅成帝。事历三朝,出将入相,朝野号称“仲父”。尝上疏主张设庠序,明五教,以移华伪之俗,息浮虚之竞,“使文武之道坠而复兴”(《晋书·王导传》)。善清谈,《世说新语·文学》说“(导)带麈尾语殷(浩)曰:身今日当与君共谈析理”。既共清谈,遂达三更。“倡三理”,“王丞相(导)过江左,止道声无哀乐、养生、言尽意三理而已。”(同上)原有集十一卷,已佚。今存《请建立国史疏》、《上书请修学校》、《议复肉刑》、《遗王含书》等。 王导 276—339东晋大臣,字茂弘。司马睿为琅琊王时,王导知天下已乱,劝他广收贤俊以图兴复之志,深得器重,朝野号之“仲父”。过江后,联合北方士族,拥司马睿为帝,建立东晋政权。为丞相,拜右将军、扬州刺史、都督江南诸军事。又以讨华轶功封武冈侯。元帝死后,受遗诏辅佐明帝,明帝死,又辅佐成帝。总搅东晋初元、明、成三朝国政,位高权重,时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王敦乱发,王导领王氏家小二十余口于明帝前请罪。刘隗、刁协等议杀王氏。幸遇周暗谏,又因他出将入相,建功居多。在朝廷颇得厚望,终获免。王敦乱平,不仅脱然无累,还进位太保,司徒如故,入朝不趋,赞拜不名。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