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王勃
释义 王勃(649—676)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字子安。王通孙。少年对策高第。乾封初,为沛王府修撰。后为虢州参军,因罪革职。南下省父时,渡海溺水卒。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称初唐四杰。反对绮靡文风,提倡表现浓郁的感情与壮大的气势。文以《滕王阁序》最著名。原集已佚,有辑本《王子安集》。
王勃(650—676)唐文学家。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祖王通,隋朝学者;叔祖王绩,唐初诗人。兄勔、勮皆具文才,人称“王氏三珠树”,以勃为冠。幼通经书史籍,善为文辞,撰《汉书注指瑕》十卷。麟德元年(664),上书右相刘祥道,被表奏举荐。次年,对策幽素科中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元年(666)为沛王李贤聘为侍读兼修撰。时诸王好斗鸡,勃戏为《檄英王鸡文》,高宗怒,逐其出府。总章二年(669),游蜀。咸亨二年(671),求补虢州参军。五年,杀官奴,罪死,遇朝廷改元而赦免,父由是以雍州司功参军贬为交趾令。后往交趾县探亲,渡南海溺水,惊悸而卒。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四杰”。“四杰”中,勃寿短而名高,文学成就最著。对唐初绮靡文风,勃乃“思革其弊,用光志业”,“积年绮碎,一朝清廓。翰苑豁如,词林增峻”(杨炯《王勃集序》)。其诗文独具风貌,《旧唐书·杨炯传》引崔融语曰:“王勃文章宏逸,有绝尘之迹。”明胡应麟《诗薮》谓勃之五律、五绝,“自是唐人开山祖”。杜甫《戏为六绝句》谓“王杨卢骆当时体”,“不废江河万古流”,是为确评。其诗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山中》、《滕王阁诗》、《采莲曲》等,以其内容及形式论,皆冲破齐梁诗与宫体诗之桎梏,有所探索与创造,对近体诗格律的整饬至成熟,多有助益。其文以《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为传世名作,中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句惊世。其创作虽未完全脱尽齐梁习气,但已多有风骨声韵兼备之作。著有《舟中纂序》、《周易发挥》、《次论语》、《千岁历》等,均佚。有《王子安集》传世。生平事迹见《旧唐书》卷一九〇、《新唐书》卷二〇一。

王勃  649—676

唐朝著名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县)人。隋末著名学者王通之孙。6岁即善文辞,9岁即作《指瑕》,以匡飞颜师古所注《汉书》中失误。高宗麟德初(664),14岁应策高第,授朝散郎。沛王李贤闻其名,召为王府修撰。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檄英王鸡文》讥之,高宗怒而斥出府。遂远游江汉,客居蜀中,补虢州参军。因匿罪奴曹达,累及当诛,遇赦幸免而革职。其父福畤为雍州司户参军,因此事受累,贬为交址(今属越南中部宜静省界)令。勃渡海省亲,溺水,惊悸而死,年仅28岁。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人称“初唐四杰”。他擅长五律、五绝,《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为初唐五律之冠,其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二句,传诵至今。于诗歌创作主张革新,反对六朝以来浮艳诗风。诗作多属状写自身际遇,抒发个人感慨,虽多有华丽词藻,但无绮靡之风,已趋清新开阔,体现了他的诗歌主张。他的骈文,对仗精巧,音律和谐,句式工整。《滕王阁序》为历代传诵之佳篇,《滕王阁诗》更为凝炼、奔放。勃学识渊博,才华横溢,虽一生短暂,著作很多。有明,清时人辑录《王子安集》16卷,今存。另有《舟中纂序》、《周易发挥》、《次论语》、《汉书指瑕》、《大唐千岁历》、《黄帝八十一难经注》《合论》、《主经传》等。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2:4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