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王则起义
释义

王则起义 

宋仁宗时贝州(今河北清河)士兵起义。牧羊人出身的宋宣毅军(禁军)小校、弥勒教徒王则,与州校张蛮、卜吉及教首李教等长期秘密组织今河北、山东交界地区十余州居民、官府及士兵中的教徒,谋于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元旦同日而起,事泄,遂提前于庆历七年冬率领士兵起义于贝州,捕知州张得一,占领武库,释放系囚,据州城称东平郡王(一说东平王),国号安阳,年号得圣(也作得胜或德圣),设官分职,建立政权。战士面部皆刺“义军破赵得胜”六字,以示推翻赵宋王朝的决心。次年,宋派知开封府明镐、参知政事文彦博率重兵围攻,掘地道破城。义军坚守孤城六十五日,失败。

王则起义 

宋仁宗庆历七年(1047)十一月,涿州(今河北涿县)人王则率众起义。王则因灾荒流落贝州(今河北清河境),卖身为人牧羊,后投宣毅军,充当小校。贝、冀(今河北冀县)久有弥勒教流传,传说:释迦佛谢世,弥勒佛当持世”。王则传布弥勒教,党徒分布于德(今山东德州)、齐(今山东济南)诸州。原与州校张峦、卜吉等商定,于次年正月初一同时起义。计划泄露,乃提前起义。义军于贝州发动兵变,王则被推为东平王,建号“安阳”,改元“得胜”,设置官署,士卒面刺“义军破赵得胜”六字。当时贝州知州正与众官属拜谒天庆观,义军乘机打开兵库,释放狱囚,并生俘知州。次年正月,朝廷以文彦博为河北宣抚使,明镐为副,率军包围贝州。义军坚守,城久不下,后于南门挖地道入城。张峦、卜吉战死,王则被俘后遇害。

王则起义是仁宗朝众多农民起义运动中的一次,虽历时极短,但亦可见民怨之日烈。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3: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