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王僧孺 |
释义 | 王僧孺(465—522)南朝梁东海郯县(今山东郯城北)人。王肃八世孙。家贫,常佣书以养母。仕齐为太学博士,梁天监初,出为南海太守,禁断杀牛。外国舶物、高凉生口至郡,旧时州郡常买而即卖,获利数倍,因叹称不以此遗子孙,独无所取。在郡两年,颇著声绩。召拜中书侍郎,领著作,复直文德省,撰《起居注》、《中表簿》。后除游击将军,兼御史中丞。复为北中郎南康王咨议参军,寻病卒。好典籍,聚书至万余卷。著述颇多,有《十八州谱》、《百家谱》,另有文集及《东宫新记》等。明人辑有《王左丞集》。 王僧孺(465—522)南朝梁文学家。以字行。东海郯县(今山东郯城北)人。六岁能属文。家贫好学,常为人抄书以养母。初仕齐,为太学博士,以善辞藻列竟陵王萧子良门下。后迁治书侍御史,出为钱唐令。梁天监初,除临川王后军记室参军,后为南海太守,迁尚书左丞,兼御史中丞,累迁至尚书吏部郎、兰陵太守。后入直西省,知撰谱事。好聚书,藏书万余卷。其文丽逸,多用新事,为人所未见者,当世重其富博。诗亦颇清雅切情。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王左丞集》。生平事迹见《梁书》卷三三、《南史》卷五九。 王僧孺 465-522南朝梁官吏、学者。以字行。东海郯(今山东郯城西北)人。幼聪慧,六岁即能写文章。家贫,常为人抄书养母,写毕就可背诵。仕齐,为太学博士。竟陵王萧子良开西邸,招文学之士,他为其中之一。齐明帝建武初年,除仪曹郎,迁书侍御史,又出为钱塘令。入梁,任临川王后军记室,待诏文德省。后出任南海太守。到任即废除当地杀牛旧俗。在郡两年,政绩显著,回朝之时,六百余人赴京请留。不久,升任尚书左丞,兼御史中丞。梁武帝留意谱籍,乃受诏改定《百家谱》。卒于官。喜好书籍,聚书多达万余卷,与沈约、任昉为当时三大藏书家。学识渊博,无所不览。所著文集多佚,今存明人辑《王左丞集》。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