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熊廷弼 |
释义 | 熊廷弼 1568—1625军事谋略家。字飞白,亦作非白,号芝冈。江夏(今湖北武昌)人。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授保定(今属河北)推官,后升御史。万历三十六年(1608)巡按辽东,针对地旷人稀、边防多事,实行驻军屯田、修城筑堡、固守边疆,使辽东明军风纪大振,边防巩固。万历四十七年(1619),明军在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浑河南岸)之战中惨败,他以兵部右侍郎经略辽东,力主守御,整肃军纪,调兵遣将,扼守要隘,使后金军不敢轻进。熹宗初立,封疆议起,熊廷弼为言官所劾,求去,袁应泰代之。天启元年(1621),辽东战事又急,他被召入朝,上疏陈策略:在广宁(今辽宁北镇)厚集步骑以牵制后金主力。在天津与登、莱(今山东蓬莱、掖县)各设巡抚,置舟师,乘机入辽南。在山海关设经略,节制三方。并主张东联朝鲜,以助声势。遂升兵部尚书,复任辽东经略。明政府另以王化贞为辽东巡抚。熊廷弼主张积极防御,而王化贞不顾敌我双方军事力量,一味主张进攻后金,收复辽、沈。这样便出现了“经抚不和”的局面,彼此观望而未曾用兵,致使明军在广宁(今辽宁北镇)大败,熊廷弼与王化贞俱被逮下狱。当时,宦官魏忠贤专权,向熊廷弼勒索贿赂不遂,誓速斩廷弼,并借机倾陷在朝的正直官员,诬杨涟等受廷弼贿赂,以加重其罪。阉党门克新、冯铨、顾秉谦竞向附和。天启五年(1625)八月,熊廷弼被斩,传首“九边”。熊廷弼自任辽东经略,“不取一金钱,不通一馈问,焦唇敝舌,争言大计”(《明史·熊廷弼传》)。熊廷弼的死,使明朝失去了一位优秀将领,从此辽东防备更加不可收拾。有《熊襄愍公集》等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