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灶户
释义 灶户即盐户。其称始于五代,时称设灶煎盐的盐户为灶户。宋以后作为盐户的通称。宋代的盐户以亭户专立为政府户籍之一,时亦称灶户。元以后则专以灶户为政府登记的户籍。元代灶户中的男劳力称为盐丁或灶丁。由国家指派,户籍上自成一类,归盐运司管辖,不属于地方政府。灶户世代承袭,固定在指定的盐场,不能随意迁移。每户按不同财产状况向官府交纳数目不等的盐,称为额盐。然官府所发给的报酬工本钞则为数甚微。元中叶后,灶户被迫逃亡者甚多,很多贫苦灶户参加了元末农民起义。明代的灶户多系故元灶籍人口,部分系明政府佥派之民户及罪囚。户役皆永充,不得脱籍。灶户执役煎盐,政府发给卤地、草荡、工本钞等工具,征收灶课,换取余盐,并免其杂泛差役,按从事制盐壮丁之数目免纳不同数量的田粮。明中叶后,因停给工本,加之荡地多为总催、富灶兼并,被迫逃亡或制售私盐者日众。清承明制,以各盐场、盐井、盐地之灶丁别立户籍,称灶户。后灶丁所负担的灶课、丁银均摊入地亩征收,但仍保留灶籍。

灶户 

明代从事盐业生产的民户。灶户之称始于五代,唐、宋时又有“亭户”、“畦户”、“锅户”等称。明初,定天下之户籍,灶户为四种户籍之一。灶户分上、中、下三等,每户中有正丁一,贴(辅助)以余丁一、上、中户以丁多,可贴丁二名或三名。明初沿用宋元旧制,对灶户较为优待。灶户不但有草场以供采薪,而且又有荒地可供其开垦。又免除灶户一切其他杂役,给其工本米,引给米一石。政府又按时拨给炉户粮食,有时又按米价发给灶户钱钞,后又定钞数:淮、浙盐一引给钞二贯五百文,河间、广东、海北、山东、福建、四川一引盐给钞二贯。又规定灶户杂犯死罪以上只处杖刑,令其计日煎盐赎罪。为鼓励盐户多生产,规定征课余盐,灶户每生产一引余盐给米若干斗。至英宗正统时,课敛见多,灶户始困,并出现逃亡者。松江灶户亏课六十余万,盐户诉之于朝廷,英宗命直隶巡抚周忱兼理盐课。周忱请求铸铁釜、恤卤丁、选总催、严私贩四事,且请于每年正课外,分六年带征亏课,灶户稍安。世宗嘉靖五年(1526),以两淮增加引额,每引又增加余盐,又设处置、科罚名色,致使盐法大坏。嘉靖、万历时期,都有灶户与盐贩起义发生。万历时,爆发在淮扬产盐区的灶户与盐贩的联合起义,给明朝统治者以沉重打击。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5:0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