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潜书
释义 《潜书》清初唐甄著。凡上下二篇,九十七目。所录多为当时见闻及与友对酬之语,时势政事、心性治术、民生疾苦,无不具列。推崇明王守仁“致良知”学说,“良知者,乃江汉之源”(《法王》)。否定帝王独尊,说:“天主之尊,非天帝大神也,皆人也。”(《抑尊》)反对理学家空谈心性,不务事功,指责他们“名为治世,实非治世,即非尽性”(《性功》)。认为片面宣扬忠孝仁义诸道德,将使人“不得其方,失身之主,祸人之国,其害甚大”(《破祟》)。有王国运原刻本、李氏刻本、邓氏刻本、中华书局1955年刊行本。
潜书初名《衡书》。文别集。清唐甄著。全书分上篇上、上篇下、下篇上、下篇下、诗文录,并附其父唐阶泰诗钞。《潜书》“凡九十七目。大略仿《论衡》之体,自心性、治术以至处世淑身之理,无不具列。甄与魏禧友善,故其文格颇相类。然所载多据当时见闻,及友朋酬对之语”(《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其婿王闻远《西蜀唐圃亭先生行略》中说:“著《衡书》九十七篇。天道,人事,前古,后今,具备其中。曰‘衡’者,志在权衡天下也。后以连蹇不遇,更名《潜书》。”则书名之更改为体现个人政治遭遇的“连蹇不遇”,取潜存待试之意。书中大胆地对君主专制统治的残暴进行了有力的抨击,对人民生活的疾苦表示了一定的同情。康熙四十二年(1703)由其婿王闻远初次以本名刊刻。光绪九年(1883)又有李氏刊本,1955年吴泽民以王氏原刻本和李刻本参校,编排整理,分段标点,由中华书局印行。1962年增加部分诗文及其父唐阶泰诗与有关唐甄资料,再版行世。另有1984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潜书注》。
潜书书名。清唐甄撰。九十七目,上下两篇。原名《衡书》,“衡者,志在权衡天下也。后以连蹇不遇,更名《潜书》”(王闻远《西蜀唐圃亭先生行略》)。大致依学术、治道为类,积三十年始成。竣稿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旋由其婿王闻远编辑刊行。文体仿周秦诸子,少引先儒论说。上篇论学术,多出自晚年,因失意而兼有颓唐处。下篇论政治,所成年代较早,尤为全书精粹所在。对封建君主专制进行抨击,认为“治天下者惟君,乱天下者惟君,乱非他人所能为也,君也”(《鲜君》)。指出:“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室语》)。主张“天地之道故平,平则万物各得其所”(《大命》)。书出,当时学者叹为“非今人之文”,“直名《唐子》可矣”(潘耒《潜书序》)。该书思想宏富,政治思想尤具价值。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9:5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