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潘谘
释义 潘谘(1776—1858)清学者。初名梓,字诲叔,一字少白。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与姚学塽为友,以苦志力行相砥砺。“遇名下士,则告以实行为首务,尤竞竞于义利之辨。”(《清史稿·潘谘传》)肯定“伦常日用外,别无一个圣贤事业”,学者“向日日所见闻做去,只事事恰当,便是圣贤事业。”(《常语》)坚持理气合一的观点,认为理气相结合是万物发展变化的根源。否定神怪的存在,认为皆“物者,皆理气所应有。何神?何怪?更不必侈谈也。”(同上)其思想受王学影响较深,把人比作一棵树,认为“心”是树根,“身”是树株,“性命”是生气种子,“心”最重要。否定穷理与外界客观事物的关系,认为“心具万理,穷理正以明心”(同上)。反对明学者提出“穷天下之理”的主张,认为承认心外有理,与“心具万理”的思想发生矛盾,必然导致“析心为二”。强调理与欲之间的对立,坚持“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认为“人惟不刚,所以多欲”(同上),要求人们“须嗜欲净尽,乃可言刚”(同上)。有《常语》、《潘少白先生集》等。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2:25:27